带着众人急匆匆往后衙火场赶。
刚穿过一道月亮门,就能感到热浪扑面而来。
只见后衙库房区域火光冲天,浓烟滚滚,木材燃烧的“噼啪”声不绝于耳。
火光中,人影幢幢,全是拎着水桶、水盆救火的人。
现场一片混乱,哭喊声、指挥声、泼水声、火焰吞噬木料的声音搅成一锅粥。
“水!快打水来!”
“那边!那边火要窜过去了!”
“堵住!快堵住!”
苏康站定在火场稍远处,目光锐利地扫视着混乱的人群。
冯铮亮紧紧跟在他身边。
曹新、宋明、尉迟嘉德也赶到了,脸上都是焦灼和惊吓。
真烧还是假烧?这火也太邪门了!偏偏烧的还是库房区!
就在这时,苏康突然提高声音,盖过了嘈杂的现场:
“救火!快!救火固然要紧!但……”
他声音陡然拔高,如同金属摩擦,“这接连火事,烧的不仅是衙门的脸面,更是断了本官为全县重建钱粮命脉、重续黎民生计的路!!”
他痛心疾首地捶了下旁边的墙壁(幸好那是石头墙)。
他猛地转身,面对着一片混乱的火场和惊惶无措的官吏、衙役、杂役,他的声音再次拔高,带着一种穿透火焰和烟尘的力量,直接刺入每个人的耳膜:
“就在此时!就在此刻!重建之资还未着落!库房又将付之一炬!天不佑我威宁乎?!”
他这一嗓子,悲愤交加,充满了无力感和急迫感,把在场所有人都震住了,连泼水的动作都慢了半拍,无数双眼睛茫然地看向他。
火光照亮了苏康棱角分明的脸,他的眼中似乎有火光在跳跃,也像是噙着泪水(或者是被烟熏的?)。
他用尽了力气,声音嘶哑却无比清晰地吼道,每一个字都像在烧红的烙铁:
“人心!此刻需要的是人心!”
他猛地抬手一指,指向那还在燃烧的火焰和远处尚未被烧的、冯铮亮精心誊写出来、准备正式发布的劝捐榜文(可能是贴在衙内墙上的一份),在火光映衬下异常醒目!
“重建衙署、粮库银库!刻碑留名!永世流芳!就在此刻!”
“本官!威宁县知县苏康!在此大火当前!再次恳求!”
“有愿捐资解危、刻碑扬名之仁人君子、义商乡贤——就于此时!就于此地!”
他的手猛地指向大堂方向,“当场捐银!立时登记!本官……亲笔记录!”
最后那句“亲笔落录”,重逾千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