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宋朝的脊梁 > 第162章 佛国大理

第162章 佛国大理(1/2)

    靖康三年的滇中四月,熏风已带着澜沧江河谷蒸腾的热力,将鄯阐府彻底拥入初夏的怀抱。

    城外的古滇池(滇池古称,范围较今日广大),碧波万顷,倒映着苍茫西山睡美人的倩影。

    然此际城郭间弥漫的并非纯粹的暖意,更有一股躁动不安的气息在发酵——粮价已然腾空而起,几近往日五成!

    市井小民攥着越发沉甸、价值却如流水般消逝的大理铜币,脸上堆满了愁云与茫然。

    沉甸甸的铜换不来饱腹的粮,人心如同池畔那被水汽浸润的青石,滋长着看不见的苔藓和缝隙。

    恰在此时,一行风尘仆仆、身披赭红袈裟的僧人,穿过烟瘴尚未散尽的博南古道,缓缓步入了喧嚣的城门。

    队伍约莫二十余人,肤色黝黑深于本地蛮族,高鼻深目,眼窝如古井般深邃,显是来自极西天竺的上师。

    领头的“古鲁大师”面容清癯,手持九环紫金锡杖,杖头隐隐雕着神秘的梵字,每一步踏下都似带着难以言喻的韵律,瞬间吸引了无数目光。

    随行弟子抬着沉重的经箱,内里散逸出浓郁的檀香与没药气息,异域庄严,扑面而来。

    大理段氏立国,佛光普照。

    国主段和誉(段誉)更以崇佛闻名,敕建的崇圣寺三塔巍峨云天,香火鼎盛。天竺圣僧驾临的消息,不啻甘霖降于焦土,迅速传遍全城!

    消息直抵段王府,笃信佛法的段和誉闻讯大喜,当即下旨:于鄯阐府西山之阳,择开阔高台,即日动工修筑“无遮宣讲法台”,并颁赐紫金袈裟一领、法螺金瓶一樽,延请天竺古鲁大师登坛宣讲《金翅鸟护国经》,为期七七四十九日,祈福国运,消灾解难!

    法台旬日而成,虽为草创,却倚山临水,居高望远,滇池烟波尽纳眼底。

    开坛之日,人头攒动!

    自段府宗室贵胄,至赤脚贫民猎户,皆扶老携幼,匍匐于台下山坡。

    古鲁大师赤足登台,身披段王所赐紫金袈裟,在晨光熹微中宝相庄严。

    他盘膝跌坐,手中木鱼初敲一下,万人噤声!随即,低沉而奇异的梵唱伴着木鱼与金铃的节奏,如山风、如潮汐,层层叠叠笼罩了整个山谷。

    《金翅鸟护国经》经文恢弘。

    古鲁大师的梵音在段氏通译高亢的同步转译下,字字如重锤敲在万民心坎:“……世界本空,佛法庄严。

    金翅鸟神,迦楼罗王!护持国土,震慑邪佞!唯有转轮圣王出世,秉持正法,光明遍照四方,则刀兵不起,饥馑消退,万民安康……” 宣讲之中,大师更是着意渲染那金翅鸟神的威能与护佑圣王的决绝,每当提及“圣王”、“光明”、“顺昌逆亡”之语,语气便如金刚怒目,法台上的紫金袈裟在阳光下骤然迸发刺目光晕,引得台下信徒战栗匍匐,狂呼顶礼!

    更深层次的暗示,如同毒藤悄然缠附古木——大理的王座,还能坐稳吗?

    是夜,一种更神异的现象发生了!

    滇池浩渺的水面上,竟不知何时升腾起星星点点的幽绿荧光!

    如同万千点碎落的星辰漂浮于黑色绸缎之上,随波荡漾,聚散离合,时如飘带蜿蜒,时如山峦叠嶂!夜风吹过,荧光流淌,在漆黑的水天之间,恍若诸天佛陀于虚空中随意挥洒的神迹!

    “佛光!真佛显圣了!”滇池湖畔的渔村,有人指着水面上那片奇幻的、流动不息的光晕嘶声大喊。

    瞬间,整个鄯阐府的百姓都沸腾了!

    无数人奔至湖边,纳头便拜!荧光如魅影,映着一张张写满震撼、惶恐与虔诚的脸庞。

    法台讲经是信仰,此等天地异象,则是毋庸置疑的神启!

    白日里那金翅鸟护持的“转轮圣王”,是否已在召唤?

    无人知晓,就在法台高筑、万众朝拜的前夕,几艘破旧的乌篷船趁夜色悄无声息地滑入滇池深处。

    几桶混杂了特殊磷石的粉末被小心翼翼倒入湖心漩涡。

    此石经能工巧匠秘法处理,遇水不沉,其质与碧波相激,便能散发出这种奇异幽光,仿似传说中的“佛池莲灯”。

    巧匠来自琉求,磷石原料则不远万里,自西南罗刹海国(东南亚)硝石矿渣中分拣而来。

    这条自天竺古里港启程,经海路转入内陆的神异“佛光”链条,此刻终于亮出了它精心编排的獠牙——导演者染墨,正伫立在一处能俯瞰整片荧光湖面的西山密林中,面无表情地注视着下方黑压压攒动的人头,如同欣赏一幅诡异的画卷。

    流言如同水银泻地,在最需要它的时候,无孔不入。

    鄯阐府最大的粮商段永(白玉娘刻意结交的段氏破落户)在与人谈买卖时,借着杯盘狼藉之机,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说道:“哎,你们夜里去看那池水没?

    老刘头的闺女在王府里头做侍女,前几日偷听到司天监的官员密报,说什么……荧惑守心,赤气犯紫垣,冲撞帝星!主……主君位不安呐!”

    消息如同插上翅膀,飞入市井酒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