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宋朝的脊梁 > 第138章 汴京钱号

第138章 汴京钱号(1/2)

    靖康元年七月,汴梁·丰乐楼雅阁

    窗外,汴河上千帆竞渡,漕船如织,将南方的米粮、丝帛、瓷器源源不断地输入这座正在艰难复苏的都城。

    窗内,丰乐楼最顶层的雅阁里,气氛却带着一种与窗外喧嚣截然不同的凝重与试探。

    陈太初一身常服,未着官袍,只腰间悬着一枚不起眼的“签书枢密院事”银鱼袋,闲适地品着新煎的建州团茶。

    他对面,坐着几位在汴梁乃至整个大宋都举足轻重的人物:漕帮汴梁总舵主罗五胡的嫡子罗文远(罗五胡已随船队远航)、江南糖酒巨贾沈万三的后人沈知节、以及几位在东南海贸中跺跺脚就能让市舶司震三震的大行首。

    茶香袅袅,却压不住空气中弥漫的铜钱味。

    “诸位,”陈太初放下茶盏,声音平和,却自带一股不容置疑的份量,“冗兵在裁,新粮已种,此乃固本。

    然,国之大患,非止于兵与食,更在于财货之流转滞涩,商贾之困顿艰辛。”

    他目光扫过众人:“昔日太子潜邸时所设‘汴京钱号’,虽小试牛刀,解一时之急,然格局有限,难当大任。

    今,本官欲以朝廷为背书,邀天下有识商贾共襄盛举,于汴梁城设‘汴京银行’!非为盘剥,旨在通衢!”

    他取出一份早已拟定的章程,推至众人面前:

    “其一,股本募集。朝廷占股四成,以盐引、茶引等特许权及部分追缴赃银入股。

    余下六成,公开募股,凡我大宋合法商号、行会、富户,皆可入股,按股分红。

    漕帮、糖酒坊诸位,乃国之干城,当为基石。”

    沈知节拿起章程,目光灼灼:“敢问陈枢相,这银行如何运作?与往日钱铺、质库有何不同?”

    “大不同!”陈太初斩钉截铁,“其二,存取自由,存钱有利息!无论官绅商民,凡存钱于银行,按存期长短、数额大小,给予年息一分至三分不等!利随本清,童叟无欺!”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存钱不仅不收保管费,还给利息?闻所未闻!几位大行首交换着眼神,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震动与贪婪——这简直是聚宝盆!

    “其三,贷款便民,利息从低!”陈太初续道,“商贾周转、农户青黄不接、匠作添置工本,凡有正当用途,皆可凭铺保或田契、货物抵押,向银行申请低息贷款。年息最高不过五分,远低于民间印子钱!且不强求借贷,无需摊派,全凭自愿!”

    罗文远深吸一口气:“那…商贾之间,大宗银钱往来,动辄车载斗量,风险巨大……”

    “这正是其四!”陈太初微微一笑,取出一枚特制的、盖有“汴京银行”火漆大印及复杂防伪暗记的硬质纸券,“此物,名曰‘青蚨票’!凭银行存根,可开具此票。

    甲商存银万贯于汴京总行,可持此票至明州分行兑付,或直接在两地银行间划账结算!无需再押运笨重铜钱、金银跋涉千里,省却多少风险与脚力?此票亦可背书转让,如同现银!”

    这简直是点石成金!在座的都是精明至极的商海巨鳄,瞬间就明白了这“青蚨票”划账功能的革命性意义!它解决的不仅是运输风险,更是时间成本和信用担保!沈知节的手指微微颤抖,他仿佛看到了自家庞大的糖酒帝国,资金周转的速度将提升数倍!

    “此…此票之便,堪比昔日‘飞钱’!然其信用,全系于银行一身啊!”一位海商行首激动之余,仍存谨慎。

    “所以,朝廷占股背书,章程明示天下,存取自由,账目公开,接受御史台及股东代表稽查!”陈太初目光如电,“银行信誉,便是本官的信誉,更是朝廷的信誉!若有差池,本官这颗人头,诸位尽可拿去!”

    掷地有声的承诺,配合着陈太初“陈阎王”的赫赫凶名(清君侧时抄家灭门的雷霆手段犹在眼前),瞬间打消了众人最后一丝疑虑。

    “漕帮愿入股十万贯!并通告各路分舵,凡银行押运、汇兑之事,皆以最高规格护卫!”罗文远第一个起身表态,漕帮掌握着天下水运命脉,此举至关重要。

    “江南糖酒行会,认股十五万贯!并愿说服东南诸路同业,推广‘青蚨票’!”沈知节紧随其后。

    “明州海商联合,认股八万贯!愿以海舶担保,开辟海上汇兑!”

    ……

    汴河大街,新匾高悬

    仅仅月余,“汴京银行”的巨大匾额便在昔日“汴京钱号”的原址上高高挂起。

    门庭若市,车水马龙。格局焕然一新:高阔的柜台以精铁栅栏加固,后面坐着经过紧急培训、拨弄着新式算盘和账册的账房先生。宽阔的大堂分设“存取”、“借贷”、“汇兑”三大区域,皆有专人引导。

    存钱的百姓排起了长队,多是些小商户和略有积蓄的市民。

    听闻存钱不仅安全,还有利息可拿,都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了。

    当第一个月息钱真的如数发到一个小布商手中时,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遍了汴梁城的大街小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