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纨绔六皇子,从八岁开始布局天下 > 第232章 书库藏玄,梅苑杀机

第232章 书库藏玄,梅苑杀机(1/2)

    大秦京师西侧,太学高阙如林,青砖黛瓦,古柏参天。

    天光微弱之时,尚有金光从院墙檐角泻下。

    宛如将这片藏书之地笼在沉静又神秘的光晕之中。

    苏浅浅行走在红石砌成的青阶之上,青衫束发,衣袂无声,双目轻垂。

    如同一位再普通不过的外邦贵女。

    今日,她是以“外使亲眷”之名获准进入大秦太学,参观学政,顺道研读古籍。

    而陪同者,正是秦如月。

    那位秦太傅之女,朝中新贵,素有“冰焰凤眸”之称,心思幽深,寒气逼人。

    书库外,两人并肩而行。

    秦如月今日未着朝服,只一袭浅紫云罗。

    外罩云锦鹤纹披风,风仪静谧,眸中却带着警觉与探寻。

    “浅浅姑娘曾言对前朝工部手笔极感兴趣,今日恰可一观。”

    她语气平稳,指引向北偏阁,“地志、矿录、工艺制法、前代营造皆藏于此。”

    “多谢秦姑娘。”苏浅浅微笑颔首,步履从容,眼波盈盈却不浮光。

    她目光似是漫无目的地扫过书库长廊,两侧架上皆为铜铸木裱。

    灯火错落,其上有各类书签标注年份与类别。

    每一架每一册,皆有人看守、定期除尘、规制森严。

    四名书吏静立于阁前,眼神无波。

    再往内,是低垂的金丝帘后深处,藏着供内阁官员、贵族学士研读的密阁。

    “不得入内。”守阁老吏见她目光微偏,提前断了念想。

    苏浅浅微微颔首,似无所觉。

    秦如月微一挑眉,冷眼相看,嘴角浮出一点弧度。

    “苏姑娘切莫误入禁区。”

    “自然。”

    苏浅浅轻笑:“我只看书,不越雷池。”

    她步入第一排书架,眼神像是不经意地划过书签,却每一页都记下了编号规律。

    天字号藏志按朝代,地字号按官署,人字号则藏民事乡志与匠艺手册。

    所有门类的排列方式,并不杂乱,而是沿着某种“太傅批注”的规律自上而下。

    “地志志略……前朝的。”她随意取下一册,翻阅。

    秦如月站在十步之外,手执香扇,冷目观其每一个动作。

    苏浅浅表面上翻书如水波无痕,实际上。

    她的视线已在三息内扫过五页要点,挑读、略过、筛选。

    最后停在一页泛黄的《陇西古矿录》前。

    她装作读得入神,指尖在纸页边角轻点几下。

    在脑中快速构建记忆图像。再低头于随身笔记上潦草写下几行文字:

    ——陇西矿脉,三分金二分铁,火油所用石膏或可辅开。

    那信息半真半假,像是有点价值,却无大用。正好拿来喂鹰。

    她抬头,略带疑惑地看向秦如月:

    “此矿似与东线之粮道走向略有重叠,或许能解释当年‘粮运延误’一事?”

    秦如月垂眸不语,仿佛没听见。实则心头微动。

    这女子,有意无意之间,似乎踩在了“边缘”。

    秦如月缓步上前,盯着苏浅浅那本笔记本:“可否一观?”

    “当然。”苏浅浅坦然递出,眼波澄澈如镜。

    秦如月接过翻阅。上面多是勾勾画画,夹杂一些水文图、古矿构图、山势走向。

    果然写有“石膏”“油石”“重砂”等词。

    这些东西真假难辨,却足够诱人。

    “我会让人验证。”她语气依旧平淡。

    苏浅浅不置可否,只微微一笑。

    两人之间,仿若无火,实则每一个字、每一眼,都在试探。

    不远处,苏浅浅扫过密阁墙体交错之处,忽然察觉一缕不合常理的风——

    那是通风口中才会有的逆流之气。

    她心中一动,面上不显,只故意打翻书页。

    弯腰拾起之际,眼角余光扫到一线缝隙。

    那里,墙砖稍新,光线微透,似乎藏有一道密门。

    她站起身来,眼底微光一闪,转瞬便掩下。

    今日的“探书”,果然不虚此行。

    傍晚,书库之行归来。

    秦如月告辞时,语气疏淡:“姑娘明日仍可再来。”

    “太学藏书浩瀚,便是查阅十年,也难穷尽。”

    苏浅浅微一行礼:“借秦姑娘之便,浅浅感激不尽。”

    马车行至别苑,她未入室,径直行往西苑梅亭。

    此处原为太傅秦策所居,梅林古木相倚,花枝横斜。

    亭上覆青瓦,岁久失修,却别有一番寒香袭人。

    苏浅浅置酒一壶,独坐梅下,袖间掏出一根枯枝,是北荒红柳所制。

    色泽深沉、木纹宛转,掌中摩挲间,仿佛能触到那片雪原呼啸之风。

    她闭上眼,脑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