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林阳自传琴弦上的年轮番外篇 > 第124章 春芽里的火炬纹——融雪后的纪念林信箱

第124章 春芽里的火炬纹——融雪后的纪念林信箱(2/2)

的方法教奶奶用智能手机看奥运回放,她学会后说‘原来光也能装在手机里’。”教授放下信,忽然笑了:“林阳同学,你的论文里没有生硬的理论,却处处是生动的‘光’,这比任何模型都有说服力。”

    走出答辩室时,赵磊递给他一支火炬造型的钢笔:“恭喜!答辩主席说你的论文是‘最有温度的学术成果’。”钢笔上刻着“长师2009”,笔帽顶端嵌着颗迷你玻璃球。林阳想起答辩时提到的“蒜苗火炬”,想起舞台剧里的玻璃雨,忽然觉得这支笔和那些火炬模型一样,都是精神的载体。

    手机震动起来,是李雪的消息:“《夏蝉与火炬》舞台剧门票开售秒空!有家长带着孩子来买票,说‘要让娃看看什么是真正的光’。”附带的照片里,售票处排着长队,好多人手里拿着火炬模型,像正在进行一场无声的传递。

    (五)桃花树下的玻璃球仪式

    舞台剧首演在四月底的桃花季。林阳坐在观众席,看见舞台上的“纪念林”用真的桃花枝搭建,每个枝条上挂着观众写的“发光瞬间”纸条。当主角把玻璃球倒进花盆时,台下传来抽气声——花盆里真的长出了去年冬天埋下的芽,此刻在追光灯下泛着嫩绿。

    演出结束后的“埋玻璃球仪式”上,老火炬手拄着拐杖来了。“我带来了雅典的泥土,”老人从布袋里掏出个小罐,“2004年传递完火炬,我在卫城捡的,今天想和你们的‘火种’埋在一起。”他把泥土倒进花盆,又拿出枚刻着希腊文字的徽章别在林阳胸前,“这是当年的火炬手徽章,现在该传给你了。”

    社区的王阿姨带着小宇来了,手里捧着个陶罐:“孩子们把一年里收集的‘光’都放进去了——有考试进步的奖状碎片,有帮邻居提菜的照片,还有用零花钱买的玻璃球。”陶罐打开的瞬间,阳光照进去,里面的碎片闪着细碎的光。林阳想起《夏蝉与火炬》的最终章,主角把所有玻璃球埋进土里,说:“等明年春天,这里会开出一片光的森林。”

    仪式结束时,夕阳把纪念林染成金红色。林阳摸着胸前的希腊徽章,忽然听见身后有人喊:“林阳哥哥!”转身看见小宇举着个纸飞机跑过来,飞机翅膀上画着火炬,尾翼写着:“我的梦想是当奥运志愿者,像哥哥一样传递光。”

    纸飞机掠过桃花树,落在刚埋好的玻璃球花盆旁。林阳捡起飞机,看见机翼背面用铅笔写着:“2008年夏天,我在社区看见哥哥的火炬,现在我知道,光会长大。”他抬头望向天空,四月的流云在暮色里变幻,像极了开幕式上那些脚印烟花的轨迹,只是此刻的光,已经落在了无数个像小宇这样的孩子心里。

    手机在口袋震动,是李曼发来的视频:津南商场的“火炬蒜苗”长大了,被做成沙拉摆在奥运主题餐台上,每个餐盘旁都放着《夏蝉与火炬》的书签。表姐对着镜头笑:“姐的‘服务标兵’奖状跟你的书签摆在一起呢!你老姑说这叫‘南北放光’!”

    林阳笑着回复,手指在屏幕上顿了顿,打开《夏蝉与火炬》的文档。新章节的标题栏里,他打下几个字:《桃花树下的火种》。正文开头写道:

    “当主角把最后一颗玻璃球埋进桃花树下时,听见泥土里传来细微的爆裂声。那不是玻璃破碎的声音,而是种子发芽的声音。他忽然明白,2008年夏天的那束光,从来没有熄灭过,它只是跟着季节流转,从火炬的火焰变成玻璃球的气泡,再变成春芽的尖,悄悄顶开生活的土壤,等着在某个花开的时刻,重新照亮整个世界。”

    关手机时,屏幕亮起锁屏壁纸——还是那个冬天的雪景,但此刻看起来,雪地上的奥运五环轮廓早已被春芽覆盖,每片新叶上都凝着露珠,像无数个被封存的清晨。远处传来舞台剧演员们的歌声,唱的是改编版的《北京欢迎你》,旋律里混着桃花落地的轻响,和纪念林里新卡片的哗啦声,一起融进长春四月的晚风里,成为这场永不落幕的传递中,最新的一章。

    他知道,属于自己的那支火炬,已经传给了小宇,传给了蒜苗盆栽,传给了每个读过故事的人。而他的下一段路程,将在这些发芽的光里,继续奔跑。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