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魏第一武卒 > 第148章 欲行

第148章 欲行(1/3)

    “各位对朝廷的勤王诏令有何想法?”

    幽都府。

    一间宽敞明亮的房间内只有薛云,吕望和卫超三个人。

    薛云大马金刀地坐在为首的位置上,神色平静地看着分别坐在左右手的两人。

    “……属下觉得应该遵从诏令派兵进京勤王。”

    话一出口。

    吕望和卫超都沉默了良久。

    最后还是由卫超主动打破了僵局。

    “具体说说你的想法。”

    薛云不动声色道。

    “属下的想法很简单,您是当今朝廷亲封的镇北将军及北境招讨使,于情于理将军您都应该遵从诏令进京勤王。”

    卫超有些一板一眼地回答道。

    “你呢?吕长史,你又是什么想法?”

    薛云听后直接将目光落在了老神在在的吕望身上。

    “如今北境尚未稳定,贸然进京勤王,万一北方草原戎人得知卷入重来该如何是好?”

    孰料吕望却看似喃喃自语般不答反问。

    “卫校尉,你怎么看待吕长史的想法?”

    薛云微微颌首,毫不犹豫地把皮球踢给了卫超。

    “吕长史说的确实有道理,尽管南下中原的戎人大军已经暂时不足为虑,可撤回草原的戎人大军却依然是悬在我们头顶上的尖刀。”

    卫超轻蹙着眉头语气凝重道,“但朝廷的诏令该怎么办?我们总不能真的对朝廷见死不救吧?”

    “问题是诏令并没有送到我们手上,无证无据之下,我们大可置若罔闻。”

    吕望轻描淡写地接上了卫超的话。

    是的。

    朝廷虽然颁发了诏令。

    但实际上诏书却没有真正送到薛云手里,仅仅只是口头上的诏令。

    因为朝廷根本没有派出使者前往北境。

    不是朝廷不想派,而是通往北境的路都让戎人晋王给封锁堵死了。

    偏偏远在北境的吕望他们却通过各自的关系网收到了诏令。

    换而言之。

    没有诏书,他们完全可以装聋作哑。

    反正事后追究起来,大可推托没有收到诏书并不知情。

    “吕长史,您这是要抗诏不遵?”

    卫超顿时一脸惊愕地看向吕望。

    “不是老夫想要抗诏不遵,而是我们没有选择。”

    吕望依旧神情淡然,“何况这也仅仅是老夫的想法,采不采纳完全要取决于薛将军。”

    一时间。

    两人都下意识看向了主座上的薛云。

    “朝廷的恩情我们不能忘,北方的戎人同样不得不防……”

    薛云沉吟片刻才缓缓开口,“所以我决定,等到东山府的兵马全部到齐后,我会亲自带领三千骑兵进京勤王。”

    “薛将军,这是否太过于冒险了?”

    吕望闻言一怔,心里还有句话没有说出来。

    单单三千骑兵进京勤王又有何用?

    “放心,我自有分寸,再者,派兵也能表明了我对朝廷的忠诚,如果不是有北面戎人的威胁,我又何至于只能率领三千骑兵。”

    薛云自然有自己的考量。

    算算时间。

    东山府抽调来的兵力大概还有两三天便能抵达幽都府。

    而抽调来的兵马总共有八千,负责带领的人则是柳何。

    他甚至连齐氏兄弟以及周林韩双都通通调集了过来。

    如今他们已经与柳何汇合一道朝幽都府而来。

    毕竟没有了戎人的直接威胁。

    无论是三河县平峒县亦或者东山府都不需要留有太多的兵马。

    三河县有闫涛,平峒县有黄动,东山府则有郭守孝坐镇。

    基本上完全不必担忧后方的问题。

    反倒是幽都府这边情况复杂,一切都源于薛云兵力不足。

    毕竟兵力不足的情况下。

    他只能依仗吕望及当地大族官吏们。

    且不提官府都是他们的人,哪怕连守城的人里超过大半还是吕望的家丁。

    所以薛云现在只能算是幽都府名义上的统治者。

    这是他绝对无法接受的事情。

    正如他会把幽都府交给卫超,自己一个人带兵前往鹿门关驻守一样。

    无非是留在幽都府毫无安全感可言。

    不过一切在东山府兵马调来后便不同了。

    “既然如此,谨遵将军之命。”

    吕望早已了解薛云的脾性,见他坚持也不再多言。

    卫超也不例外。

    反正要劝说什么的,估计柳何那帮人比自己更着急。

    “卫校尉稍后留下,我晚会需要询问你一些事情。”

    随着谈话结束,薛云却喊住了卫超。

    吕望自是识趣地先行告退离开。

    “不知薛将军有何吩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