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文迪在灯湾停留的第三日,便带着星瀚之域的工匠们钻进了工坊。他们带来的精密仪器与守灯人的铁锤、凿子摆在一起,看似违和,却在“光脉”这个共同的主题下渐渐相融。卡文迪将光脉晶切成薄片,贴在灯轮的铜片上,银紫色的光顺着灯纹流淌,让原本的碧焰多了层星辉。
“这样能让光脉的能量更稳定。”他的声音在陈文灏脑海中响起,指尖划过轮缘的星纹,“星瀚之域的光脉传输靠晶体共振,你们靠灯纹引导,两者结合,光带能穿透更厚的迷雾,甚至……云层。”
陈文瀚试着转动改造后的灯轮,光带果然比之前粗壮了数倍,直冲到半空才渐渐消散。“望星城的星船若装上这灯轮,在风暴里也能保持光脉畅通了!”他兴奋地拍着卡文迪的肩膀,虽然对方的银色长袍摸起来冰凉,却能感受到那份对光的热忱。
苏樱则与星瀚工匠们研究如何让琉璃灯与星核灯共鸣。她将樱籽油滴在星核灯的灯座上,银紫色的灯焰竟泛起淡淡的粉光,与琉璃灯的银焰交织成螺旋状:“这样能让光脉里的信念之力更清晰,北境的灵媒师说,他们在冰灯里感受到了樱花的暖意。”
李华元的医灯前,卡文迪正观察护灯草汁液与光脉晶的反应。当药汁滴在晶体上,银紫色的光突然变成了柔和的碧色,与医灯的光完全一致。“太奇妙了!”卡文迪的琉璃眼眸闪烁着惊叹,“植物的药性竟能改变能量的属性,这在星瀚之域是无法想象的。”他立刻让工匠记录下配比,“星核灯的能量过于刚硬,加入药汁后,能更好地安抚躁动的灯魂。”
韦小宝对星瀚之域的“光影投射”术格外着迷。卡文迪用星核灯的光在岩壁上投射出动态的灯谱,噬灯教的阵法弱点、灯轮的转动轨迹都清晰可见。“这玩意儿比手绘的清楚十倍!”韦小宝拉着卡文迪教他操作,“以后教孩子们练掷灯术,直接看光影学,保准学得快!”
卡文迪也对守灯人的“灯语”充满好奇。当他看到守灯人用灯焰的明灭、光带的长短传递信息时,立刻用星核灯模仿起来,银紫色的光闪烁三次,停顿片刻,再闪烁两次——这是灯湾“安全”的信号。“光的语言竟如此简洁有力。”他将灯语编成代码输入仪器,“以后星瀚之域的光脉传讯,也能用上这些信号。”
五日后,第一艘融合了星瀚技术的“星脉船”试航。船身的灯轮嵌满光脉晶薄片,转动时银紫与碧绿色的光带交织,在海面上拖出长长的“光尾”。卡文迪站在船头,星核灯的光与七盏神灯相连,在天空拼出星瀚之域的星图与灯湾的樱树,两个截然不同的图案在光脉中渐渐重合。
“这叫‘星脉共舞’。”陈文灏站在甲板上,铜灯的金焰与星核灯的紫光相触,“光没有界限,技术也没有,只要目的是守护光明,就能找到相融的方式。”
卡文迪轻轻点头,声音里带着一丝感慨:“星瀚之域的光脉技术越来越精密,却渐渐忘了光的本质。见到你们用双手、用草木、用信念守护光脉,才明白最强大的技术,永远离不开‘心’的引导。”他取出一枚菱形的光脉晶吊坠,放在陈文灏手心,“这是星瀚之域的‘引路灯’,戴着它,无论在宇宙的哪个角落,星核灯的光都能为你指引方向。”
试航归来的当晚,工坊里传出阵阵欢呼。守灯人的铁锤敲打着嵌有光脉晶的铜片,星瀚工匠的仪器发出细微的嗡鸣,两种声音在光脉的流动中汇成奇妙的节奏。卡文迪将星核灯的光调暗,让守灯人的灯焰成为主角,岩壁上的光影里,有地球的灯轮在转动,有星瀚的光脉在穿梭,最终都化作一个跳动的“光”字。
陈文灏望着这一幕,突然想起《灯史密卷》里没有写完的结尾。或许真正的结尾,不是某个人、某个族群的故事,而是所有追逐光的人,带着各自的智慧与传承,在光脉中相遇、相融,让光的故事永远新鲜,永远充满可能。
卡文迪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声音在他脑海中温和响起:“明日,我会派一艘星船带着改造后的灯轮图纸前往望星城和北境,让星脉的技术惠及所有守灯人。”他指着天空的星图,“而我,想留在灯湾,再多学学‘信念养灯’的法子。”
陈文灏笑着举杯,铜灯的金焰与星核灯的紫光在杯中相碰,溅起细碎的光粒:“灯湾的门永远为你敞开,就像光脉永远向所有追光者敞开一样。”
夜色渐深,工坊的灯依旧亮着,光脉晶的银紫与神灯的暖光从窗缝溢出,在沙滩上织成新的光纹。那是属于地球与星瀚之域的共同印记,是灯技相融的证明,更是光无界的最好诠释。而那些在光脉中流动的,不仅是能量,更是跨越星海的友谊与传承。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