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改开下岗?超级帝国!启动 > 第232章 老街寻宝

第232章 老街寻宝(1/2)

    在老街逛古董店,宋惜尧看上一个旧瓷碗。

    民宿是幢带天井的老楼,木楼梯扶手磨得发亮。

    刚推开房门,隔壁穿藏青衬衫的男人抱着笔记本冲出来:“同志!你们碗上的花纹......和我们挖的灶址残片一模一样!”

    他袖口沾着的土黄粉末掉落,惊得萧朔后退半步撞翻了花瓶。

    来人自称老陈,是考古队的。

    他翻开笔记本,里面夹着压平的桂花和泛黄照片:“今早发现的明代灶址里,出土了和这碗同款缠枝纹的碗底。”

    宋惜尧盯着碗沿细裂纹,想起古董店老板递碗时,袖口也有同样的土。

    原来他清晨去工地“捡漏”,蹭了一身土。

    “要不......咱们给碗洗个澡?”

    萧朔突然捧着碗冲进卫生间。

    水声哗哗中,他举着碗出来:“看!没刻字没编号,就是个普通老碗!”

    老陈却指着碗底:“民窑试烧品不刻款,这火石红痕迹可是明代特征。”

    卫生间的瓷砖被热水熏得发烫,手里的瓷碗在灯光下泛着温润光泽。

    “老萧!”

    “老陈叫你去帐篷看新发现!”

    宋惜尧的喊声穿透门板。

    萧朔慌忙地用毛巾裹住碗,开门时撞翻了窗台上的青瓷笔筒。

    那是他去年在夜市花五十块“捡漏”的,后来被证实是批量生产的工艺品。

    考古队帐篷里,老陈正举着平板电脑放大扫描图:“你看,碗底胎土含铝量和我们在灶址发现的匣钵完全一致。”

    “那这碗......真的是明代的?”

    老陈点点头,从帆布包里摸出个塑料袋:“这是今早从聚古斋老板垃圾桶里找到的”,袋子里是团揉皱的泥土。

    “我们做了成分分析,和灶址表层扰动土完全吻合。”

    宋惜尧突然握住萧朔的手,他这才发现自己的指尖正在发抖。

    寅时三刻,萧朔蹲在民宿天井里抽完第三支烟。

    月光把瓷碗的影子投在青石板上,碗沿裂纹恰好穿过石缝里的青苔。

    宋惜尧抱着毯子出来时,看见他正用手机计算器狂按数字:0.0027,这是瓷碗每天的“持有成本”。

    “其实文物捐赠有免税政策......”

    老陈不知何时坐在了石凳上,手里捧着考古队的工作日志。

    “但更重要的是,这只碗能帮我们解答明代民窑的材料配比问题。”

    “老陈”,他掐灭烟头,“我能去你们工地搬砖吗?按小时计费的那种。”

    老陈愣住,宋惜尧却笑出了声:“萧先生,您这是想把买碗的钱'搬'回来?”

    晨光微熹中,三人踩着露水走向考古工地。

    萧朔撸起袖子时,宋惜尧看见他手肘上昨天蹭的伤口结了痂。

    上午九点,"聚古斋"的铜铃铛响得格外清脆。

    萧朔把瓷碗轻轻放在柜台上,老板正在擦拭一尊新摆的“清代青花瓷瓶”。

    指尖在瓶底“大清康熙年制”的款识上多停留了两秒。

    “后生”,老板没抬头:“我就知道你会来。”

    “这碗我收回来。”

    老板从保险柜里取出六百块现金:“再送你对民国琉璃镇纸。”

    萧朔却退回钱:“我们想换您一个故事。”

    三人围坐在桌前,老板往炉子里添了块炭:“我年轻时跟着村里的人去工地'捡宝',有次挖到个宋代瓷片,卖给贩子换了两百块,后来才知道,那是官窑的残件......”

    萧朔从兜里摸出两颗陈皮糖:“其实您比我们更懂宝贝。”

    老板一愣,看见糖纸上映着的考古队徽章:“你们......”

    “文物该在哪儿,就在哪儿。”

    宋惜尧喝了口茶:“就像这陈皮茶,得泡在老壶里,才有滋味。”

    老板手一抖,纸差点摔在地上,露出底下压着的考古队宣传单。

    “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的标语上,印着老陈的联系方式。

    沉默在狭小的店铺里蔓延,只有墙角的座钟滴答作响。

    老板忽然从抽屉深处摸出本泛黄的笔记本,里面夹着张黑白照片:二十年前的考古工地上,年轻的他穿着工作服,手里捧着块带花纹的陶片。

    “那年我刚入行”,他指尖划过照片,带队的老师说:“文物是活的历史书,后来我下岗了,看见别人靠卖假古董买房买车......”

    他声音渐低:“这碗是我从工地围栏缝里捡的,本想做旧卖了,可每次看见碗底的火石红,就想起老师说的'窑火有灵'。”

    萧朔想起老陈说的"试烧品",原来六百年前的窑工或许也有过犹豫。

    这道没烧好的裂纹,会不会是他故意留下的记号?

    离开“聚古斋”时,萧朔兜里多了包老板送的新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