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强度拉伸下,合金缆表面不再是均匀的银灰色,而是浮现出细密的六边形纹路,就像蜂巢结构被投影到了表面。
更惊人的是,这些纹路中正流动着彩虹般的光泽。
“相转移状态的宏观显现......”杜老的声音带着几分惊叹,“纳米管在强电场下形成了协同晶格...这现象只在理论模拟中出现过。”
“负载500吨稳定!”操作员的声音有些紧张,“所有参数回到安全范围!”
杜老深吸一口气:“准备极限测试。五路供电全开,负载阶梯式增加,目标——1000吨。”
随着五根超导金属丝全部激活,合金缆彻底变了模样,表面的六边形纹路变得流光溢彩,以某种复杂的规律脉动着。
“600吨...700吨...800吨...”操作员报数的声音越来越紧。
拉力越来越大,可是合金缆的状态却极为稳定,甚至比一开始实验时的状态还要好。
杜老嘴角微微上扬:“看到了吗?一旦相转移状态完全激活,配合玄羽纳米材料,强度和稳定性都能极限提高。”
“900吨...950吨...1000吨!”
在令人窒息的几秒钟后,操作员大声宣布:“1000吨负载稳定!相当于设计极限的125%!”
杜老的目光依然锁定在监控画面上:“还没结束...保持负载,我们要观察长期稳定性。”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在全负载状态下,合金缆表面的光纹持续变幻,其本身却根本没有任何变化,就仿佛上千吨的拉力根本不存在一样,看不到任何金属疲劳的样子。
所有的检测仪器上,也全部显示这合金缆此时的状态完全正常,没有应力堆积,没有暗伤积累。
就这样,实验持续时间一直过了三个小时,期间没有任何问题。
“很好,现在开始极限测试,断开其中四根超导丝,只留下最后一根供电。”
“立即断开1至4号超导丝,保留5号供电。”杜老果断下令。
姜老犹豫地看向杜老:“老杜,直接断开四路供电?这样极端会出问题的吧?”
“没有任何问题。”杜老的目光始终没离开监控屏幕。
“如果连这种程度的冗余测试都经不起,它就不配被称为太空电梯的脊梁。”
随着四根导线的供电被切断,合金缆表面的流光瞬间暗淡几分,可是马上又恢复了原样。
“果然是这样,相转移状态一旦彻底激活,只需要保证足够的电力供应就能维持最大状态。”
“我们只需要确保一开始的稳定供电就好,甚至可以只用一根导线。”
“现在开始最后一项测试,切断五号的供电。”
随着最后一道指令执行,5号超导丝的蓝光骤然熄灭。
合金缆表面的所有光纹如同退潮般缓缓消失,一点一点变回普通的银灰色。
监控屏幕上的数据开始疯狂跳动——这是纳米管自毁进程启动的征兆。
“自毁率每秒5%...7%...9%!”技术员的报数声越来越急促,“二十秒后将达到不可逆阈值!”
杜老死死盯着计时器:“十秒后准备重启供电。”
随着计算机开始倒计时,实验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每个人都能听到自己剧烈的心跳声。
“十、九......二、一——启动1号超导丝!”
蓝光重新亮起的瞬间,奇迹发生了。
那些本应已经崩溃的纳米管结构以惊人的速度重新组织起来。
应力分布图上的红色区域被迅速抹去,取而代之的是健康的蓝色。
杜老终于露出今天第一个真心的笑容:“这证明了玄羽材料的一个特性——记忆效应。”
“即使在断电状态下,它们的晶格结构仍能暂时保持相转移状态。”
杨院士飞快记录着数据:“这个缓冲期有多长?”
“根据刚才的数据......”杜老调出曲线图。
“在1000吨负载下,大约35秒,实际在太空环境中,由于温度更低,这个时间可能会延长到两分钟。”
“足够我们启动备用电源了。”
实验室里顿时响起热烈的欢呼声。
但杜老已经转向下一个测试内容:“现在进行疲劳测试,循环负载从100吨到1000吨,频率0.5HZ,持续一万次。”
“现在?”杨院士惊讶地问。
“现在。”杜老的目光扫过疲惫但兴奋的团队成员,“因为我们的太空电梯等不起,人类的未来也等不起。”
“三天内,我们必须完成所有的测试,确保整个纸鸢计划彻底万无一失!”
......
三天后,一份极为详细的资料由疲惫到极点却也兴奋到了极点的杨院士提交到了指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