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是没有,这一碗雕胡饭就是我的最爱。”制作雕胡饭的菰米后世都几百块一斤,卖的死贵死贵的,葛明只在一些比较高昂的菜式中吃到过,比如一些海参的菜式中。
菰米价格高的原因是不利于采摘,其实这东西很多水边都有。跟水稻、麦子这些东西不同,成熟了种子自己就跳出来了,所以采收不易才是价格高的根本原因。
李泰听后更是撇撇嘴,雕胡饭而已,到处都吃得到,其实就是说菜都不好吃呗。于是计上心来,笑着说到:“大表哥为了给葛兄接风,选了这家数一数二的酒楼,没想到各种菜式都不合葛兄胃口,实在辜负了大表哥的一份心意。”
葛明此刻才想到,这是人家请客,出于礼貌就算吃屎也应该夸赞一番。这两天想着在京城开食为天的事,吃到东西难免跟自己的东西做比较,于是话就说的有些不得体。再说自己跟魏高明这些年书信中来来往往,你挖苦我我挖苦你,都已经成了习惯,表扬的话几乎就没有过。
“哇哈哈哈哈。”葛明不说话,先笑了几声,趁机想想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李家小郎君误会了,明哥儿盛意拳拳,我感激在心。只是最近想着在长安开酒楼的事,每吃到一样食物都难免想着其中缺点,要是酒楼开了起来也就能避免菜式的不足之处了。”
其实李承乾也习惯了被葛明打击,甚至有些上瘾。身为太子殿下,无人敢挖苦打击,听到的只有赞扬声,要是没葛明的挖苦,日子明显单调了一些。
李承乾笑着问道:“明哥儿打算开酒楼?”
“确实有这个打算,不过初来乍到,对京城什么都不熟悉。店铺、厨子、小厮,乱七八糟的全都不懂,还不知道猴年马月了。”
李泰说到:“葛兄,听你说的有些邪乎,就是不知道你家厨子饭食做的到底如何?不如改日请我们兄弟吃上一顿,要是味道还算不错,我们兄弟就把店面的事情给你解决了。”
这要是在京城开酒楼,葛明是打算做高端的。地段要好,店面要大,装潢要豪华,这成本肯定不低。葛明一看李泰这么小的年纪,开口就说我们兄弟给你解决了,任谁都不会相信,比后世的京城人还能吹牛。难道说京城人吹牛是传统不成?
李泰看出来葛明不信,继续问道:“难道说葛兄不相信我们兄弟?”
“不是不相信,开酒楼是大事,你们怎么也要跟家长商量一番才是。”
“葛兄,你这样说好像对你家菜式非常有信心。这么说吧,我自己的零花钱都够开几家酒楼了。”
李泰确实没吹牛,贞观二年,卫王李泰被改封越王,封地二十二州,就是说这二十二州的收益全都是李泰自己的,要多有钱多有钱。。。。。。开几家酒楼,实在过于谦虚了些。
至于李承乾,穷鬼一个,储君是没有封地的,将来整个大唐都是你的,要哪门子封地?
葛明一看有点意思,这个姓李的也值得一交。
“既然如此,那过几天我把家里安顿安顿,弄点锅碗瓢盆,买上一些食材回请三位兄弟,如何?”
李承乾带头说到:“好好好,早就想尝尝葛家的美食了。这些年光听你在书信中说了,始终没吃上。”
说到这里气氛又融洽了很多,几个少年说说笑笑,喝着软饮吃着当时的顶级美食,好不快活。
李泰问题很多,一会问问这个一会问问那个,葛明都能轻松应对。李泰从小聪慧博学,属于学者型的亲王,博学程度远超同龄人,李承乾都比不上。不过跟两人所学不同也有一定的关系,李泰学的是各种文化学问,李承乾更多的是帝王之学。
至于李丽质,不停问关于西游记里面的东西,尤其是各种医学常识。比如喝生水肚子生充足,嘴对嘴可以救人,近亲不能成婚等等。
葛明一一做回答,此刻葛明觉得西游记还是应该继续写下去,这不就让一个娃子对医学产生了兴趣吗?要是有了更多的人学医,肯定可以让唐人寿命变长一些,哪些历史上的大人物活得更久一些,大唐是不会更加辉煌?哪怕是农户,也能享受到医学带来的好处,毕竟普通人才是占绝大多数的。
李丽质这时候问道:“葛兄,你的西游记还继续写吗?”
“当然要写,为了志哥儿也要继续写下去。”葛明的本意是写给魏高志这样的一群人,奈何李丽质会错了意,居然脸又红了。
葛明有些不太懂,这个好看的小哥哥哪里都好,就是喜欢脸红。
“志哥儿,怎么一说话就脸红?这可不好,要向你表哥学习,答不上问题脸色都不变。”听到葛明如此说,李丽质捂嘴笑了起来。
李泰一听葛明又揭自己的短,又难以发作,只好忍了。心里想着再搜集一些难题,一定要把葛明难倒了才行。
几人又说说笑笑,都是同龄人,话题就多了起来。
李承乾说到:“最近长安除了二打一之外还流行打麻将,下次可以打打麻将,不知道明哥儿会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