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明说到:“孙先生,小子可有大用处。”
“哦,愿闻其详。”房玄龄也在旁边听着,想知道葛明这小子到底有什么话要说。
“小子听说大夫遇上绝症的病人,药石已经无用时,就会嘱咐病患家属,想吃点什么就就点什么,想喝点什么就喝点什么,这样病患往往还能多撑几天。”
孙思邈点点头,说到:“确实如此,反正无药可医也就不用忌口了。”
“人要是吃喝都能满足,心情就会舒畅一些,撑得时日自然就长一些。”
孙思邈听后点点头。
“所以治病不能光从药物下手,还要从心情上下手。小子听说有的小娃生病多日不见好,父母弄点好吃的病就好了,这个其实也不是好吃的能治病,而是心理上得到满足,人的抵抗力都变好,病无药而愈。”
后世小时候的罐头,对各种感冒发烧的孩子非常有效。当然还有一种可能,不少熊孩子装病骗罐头,吃完了病自然就好了。甚至还有说法,被蜜蜂蛰了喝红糖水就好了。在物质极为匮乏的年代,这些东西平常吃不到,吃过以后得到极大的满足,真的觉得不疼了。
当然,这套东西对现在的后世人没效果,谁还吃罐头啊?要是绝症的人给他一屋子钱,十个大美女,说不定还能多撑十年。
孙思邈笑着说到:“确实如此,可是这跟天花患病的人有什么关系?”
“孙先生啊,天花病人只要撑过了脓疮时期,人就好了,重要的就是撑过去。现在有神医坐镇,是不是这些人的心态会变好很多?都觉得自己有救了?”
葛明又转向房玄龄,说到:“房相无论如何也要准备一些肉蛋,让病人吃的好点,身体也更好点,抗病的能力也变强了。”
“小子再讲上几个笑话,这些病患哈哈一笑,指不定就撑过去了,到时候说不定都好好的活着,就是满脸麻子而已。”
孙思邈说到:“保持好心情,确实对治病非常有用,老道甚至觉得你这几个法子可能真的有效。那一会你就跟老道去,老道开药,你讲笑话,如何?”
“嗯嗯嗯,能多救一个就多救一个。”
房玄龄说到:“葛明,你说的这些老夫闻所未闻,不过老夫也相信你,肉蛋不用发愁,保证病患的供应。”
葛明拱拱手说到:“那小子就多谢房相了。”
此时的房玄龄内心极为震惊,以前只知道生病吃药,原来心情好也能让病好的快些。葛明这小子虽年幼,但是极为聪慧博学,老夫将来可要好好培养才是,以免走了歪路。
葛明都没拜师,房玄龄难道就以师长自居?当然不是了。
后人说起古代的名相,往往都有一些突出的成就,就算不怎么熟悉历史的也知道一些。比如姜子牙,辅助周武王灭商建周;管仲,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诸葛亮,这在民间就是神仙,有无数的传说;比如王安石、张居正变法等等。
房玄龄居然好像没有拿得出手的“政绩”,但是只要说起名相来必定会有房玄龄,因为房玄龄的贡献是执行李世民订制的大政方针,还有就是推荐人才。
在贞观年间,无数人才都是房玄龄推荐的,贞观盛世是这些人一起打造出来的。
一个有能力的人,提拔了一帮有能力的人,从不嫉贤妒能,这可不是一般人比得上的。
下午孙思邈带着葛明还有王来顺等人,前些日子这些人非常辛苦,现在过来照顾病患也算变相休息了。自然还有尚振斌这些壮丁,这些壮丁最才是照顾病患的主力。
两个堂哥和禄伯都打算跟来,葛明知道三个人想照顾好自己,但是现在正是立功的机会,自然要去最前线才是。于是让三人跟着尉迟恭混,说不定混点功劳,跟着自己照顾病患是没前途的。
县衙到客栈一点不远,一会工夫众人就走到了。排查出来的病患全都集中在这里,前些日子分了几个壮丁在这里照顾病患,孙思邈无法分身,毕竟最先应该照顾的还是没染病的人。
众人从客栈大门进入,里面一个柜台一个厅子,还有几张矮几,看来是迎客和吃饭的地方。过了这个厅子,后面就是一个院子。刚进入院子,就听到有人哼哼。
院子不小,左边有个厨房,前边和右边都是客房,看来环境一般,估计没几个单间,大部分都是大通铺。大商人一般不会光顾这些小县城,小商贩住不起好客栈。
几个壮丁看到孙思邈到了,都迎了出来。
孙思邈问到:“现在病患有多少了?”
其中一个说到:“老神仙,现在已经三十多人了,昨天又死了两个。”
孙思邈叹了口气,说到:“你们去忙你们的吧,跟着老道尽尽人事也就是了。”
这几个人听后就往各自负责的房间跑去,一边跑一边喊着:“你们有救了,孙神仙来了。”在这些人眼中,孙神仙亲自出手哪里是尽尽人事而已,一定是有办法医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