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唐钓鱼人 > 第213章 祸不单行,天花来了

第213章 祸不单行,天花来了(1/3)

    民间常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救灾刚有了效果,就出现了疾病,还是吓人的天花。要是没有闹灾,控制天花其实很容易,因为古人流动性比较差,很多人一辈子都没出过县,这也让传染病少了传播的途径,所以以往并不严重。

    如今出现了旱情,不少农户拖家带口的乞讨,而且绝大部分都是往京城方向去。

    疫病出现在了石艾县,距离长安比较远,所以还算安全。

    李世民得到疫病的奏折,马上召集文臣武将,还有太医院的医官。只是众人全都一筹莫展,因为天花这病至今没有找到治疗的方法。除了封锁石艾县,不让人进出之外,好像并没有什么方法。但是石艾县也是大唐子民,现在也在闹饥荒,封锁起来实在过于残忍。

    在朝堂之上有个中年御医,长得精瘦精瘦的,壮了壮胆子出班奏到:“启禀陛下,不如招臣的恩师孙思邈速往石艾县。”

    原来中年御医居然是神医孙思邈的徒弟,话说孙思邈徒弟众多,在太医院的就这么一个。孙思邈还是给朝廷面子的,虽然自己不想为官,还是把最没出息的弟子推荐给了太医院。

    好的徒弟都在各地行医,孙思邈的想法很简单,穷苦百姓更需要好大夫看病。

    别看孙思邈认为这个徒弟水平不行,但是在太医院居然算是顶尖的御医,看来确实名师出高徒。是不是人才,其实是需要做比较的。

    御医这种小角色,李世民自然是不认识的。

    “你是何人?”或许李世民因为石艾县有疫病而比较烦躁,讲话一点都不客气。

    “微臣华安,任职于太医院,恩师孙思邈。”华安说出恩师孙思邈时,脸上居然有了一丝得意之色。华安也算出身名门,据说祖上是华佗,师从孙思邈。

    “华安,根据朕所知天花无药可医,难道孙神医已经找到了治疗方法?”李世民脸色缓和了不少,对啊,太医院不行,还有孙思邈呢。

    “启禀陛下,恩师跟微臣常有书信来往,恩师说去年在临渝,跟一个忘年小友一起发现了可能预防天花的法子。”华安的话不敢说太满,因为孙思邈在信中就是这么说的,而且本就是相互讨论而已,没想到华安把事情说了出去。

    其实也不怪华安,在华安信中恩师就是神医,说可能找到了,很大可能是找到了。如果没有天花疫病,根本就没办法验证。其实不用朝廷请,恩师要是知道了自己都会去石艾县,只是朝廷请的话更加名正言顺一些。

    一听是预防天花的法子,虽然跟治疗是有区别的,还是引起了在场人的轰动。要是能预防,那以后就再也没有天花疫病了,李世民可以超越前面任何帝王,就凭借消灭了天花。

    李世民当机立断,一条条口谕就出口了。

    “华安,朕命你带上各种草药,从太医院挑选御医,到石艾县外等待孙神医。”

    “尉迟恭,朕命你带五千将士封锁石艾县,不准出入,等到孙神医到来。”

    “房玄龄,朕命你带上大量粮食、布帛,总览石艾县救灾事宜。”三人领旨,急忙出了显德殿。

    如今只能先封锁石艾县,但是吃喝要供给的上,等到孙思邈到了在看神医怎么救治了。眼下旱灾还在继续,其他人继续忙碌救灾的相关事宜。

    等到众人出了大殿各忙各的,李世民才开始琢磨华安的那句话,孙思邈在临渝的忘年小友,不会又是葛明吧?想到这里不由得摇摇头,这小子难道真的是老天赐给大唐的?

    。。。

    葛明这些日子过得滋润,正是海鲜肥美的时候,炭烤、铁板、蒸、煮、炖,换着花样吃,怎么吃都没够,居然有些不想回临渝了。

    姑父还专门带葛明去看了看鱼露作坊,等到秋天差不多就满一年了,到时候就能吃上鱼露了。这东西只要盐给足了,密封好,基本不会失败。

    还偷偷对葛明说,水稻种子已经弄到了,这时候怕是已经在松江种上了。

    奈何气温不高,不能下水玩耍,成了此行最大的遗憾。两个堂哥的春耕假期也差不多结束了,所以就必须回去了。

    葛明说什么也不骑马回去了,不但冷,而且腿疼、屁股疼,好像还有些晕马。葛明分析了一下,可能跟后世开车一样,开车不晕坐车晕,自己骑马什么事都没有。

    葛粮、葛仓两个堂哥也巴不得不带葛明,可以放马狂奔。于是姑父派自己的船带上葛明和刘艺,沿着濡水一路北上。

    坐船回去还有个好处,可以带很多东西,知道葛明就喜欢吃各种海鲜,虽然鲜货不能带,但是各种干货带了不少。

    还给个葛明不少珍珠,毕竟这是合浦的特产。

    走前葛明还偷偷在姑父耳边说到:“把珍珠贝捞出来,稍稍撬开之后用小刀划个小口,弄点碎珍珠沙进去,过些年就长成珍珠了。”

    在姑父目瞪口呆时,葛明带着刘艺还有那匹驽马,上了船出发了。

    本以为坐船应该比较舒坦,结果葛明吐得昏天黑地,这又不是海上居然也会晕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