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技术仍受西方封锁"
"东南亚多国对中国投资设置壁垒"
这些问题,以我现在的实力和人脉,是不是能帮上什么忙?
我开始仔细分析自己的优势。
107亿美金的资产,在全球都算得上重量级。
38家控股公司,遍布14个国家,人脉网络很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东南亚经营了七年,对当地政商两界都很熟悉。
手下有一支精锐队伍,执行力很强。
在国际商界有一定声誉,有话语权。
如果能把这些资源整合起来,为国家服务,是不是就能发挥更大的价值?
手机响了,是刘瘦子从苏黎世打来的。
"老大,到北京了?感觉怎么样?"
"震撼。"我说,"变化太大了,完全认不出来。"
"是吧,我上次回来也是这种感觉。"刘瘦子说。
"咱们国家现在真是了不起,GDP都世界第二了。"
"瘦子,你说咱们这些年在海外打拼,到底算不算为国争光?"我问。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钟。
"怎么突然问这个?"刘瘦子问。
"就是忽然想到了,咱们赚了这么多钱,控制了这么多企业,但好像都是为了自己。''
''对国家有什么贡献吗?"
"这个..."刘瘦子想了想,"至少咱们让那些老外见识了中国人的厉害,让他们知道中国人不好惹。"
"但这够吗?"
"老大,你又多想了吧?"刘瘦子说,"咱们又没有卖国,又没有给中国人丢脸。''
''在那种恶劣的环境下能成功,已经很不容易了。"
也许刘瘦子说得对,但我总觉得还不够。
挂了电话,我走到窗前,看着外面的北京夜景。
万家灯火,车水马龙,一片繁荣景象。
这是我的国家,这是我的根。
不管我在海外取得多大成就,如果不能为这片土地做点什么,那这些成就又有什么意义?
......
第二天,我去了一趟中关村。
这地方以前就是个小村子,现在已经成了中国的硅谷。
到处都是科技公司,到处都是年轻人,充满了创新的活力。
我在一家咖啡厅坐下,听着周围年轻人的对话:
"咱们的产品性能不比苹果差,但品牌影响力还是不行。"
"关键技术还是被人家卡着脖子,芯片全靠进口。"
"要是能有更多资金支持就好了,很多好项目都因为缺钱而夭折。"
听着这些话,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这些年轻人有技术、有想法、有激情,但缺乏资金和资源支持。
而我呢?有钱有人脉,但都用在了个人发展上。
如果能把我的资源和他们的技术结合起来,是不是能产生更大的价值?
我想起表叔说过的话:"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是啊,现在我有了这样的实力,就该想想能为国家做点什么了。
当天晚上,我开始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
首先,在东南亚建立华商联盟,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提供全方位服务。
利用我在当地的关系网,帮助中国企业解决投资障碍,降低风险。
其次,设立科技投资基金,专门支持国内的高科技创业项目。
用我的资金和国际资源,帮助中国的科技企业走向世界。
第三,利用我的国际影响力,在合适的场合为中国发声。
纠正西方媒体的偏见,展示真实的中国形象。
第四,通过金三角的特殊地位,为国家收集有价值的情报。
特别是关于东南亚各国的政治经济动态,以及某些国际犯罪组织的活动情况。
这不是简单的生意,这是一份责任。
一个中国人对自己民族的责任。
想到这里,我想起了小时候背过的那首诗:"位卑未敢忘忧国。"
虽然我现在不算位卑,但忧国之心不能忘。
我的手机又响了,这次是花蕊从德国打来的。
"小锋,听说你回北京了?"她的声音听起来有些疲惫。
"嗯,回来处理点事情。"我说,"你那边怎么样?"
"还行,就是工厂那边有些问题需要处理。"花蕊说。
"对了,你回北京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吗?"
"感受?"我想了想,"就是觉得...有种责任感吧。"
"什么意思?"
"我在想,咱们这些年在海外赚了这么多钱,是不是该为国家做点什么了。"
花蕊沉默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