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云天蹲在芦苇荡边缘,指尖拨开湿漉漉的苇叶,目光穿过晨雾,锁定远处那座灰白色的建筑——“三井洋行”。
这是临城日军最大的物资集散地,高墙铁门,哨塔林立,探照灯每隔三十秒扫过外围。
但此刻,洋行侧门却悄悄打开,几个黑影推着板车溜了出来,车上盖着油布,隐约露出木箱轮廓。
“鬼子在偷偷运货?”王小虎压低声音,凑到石云天耳边,“云天哥,咱们干一票?”
石云天没说话,眼睛眯起。
洋行这种地方,向来是日军囤积军火、药品、甚至黄金的据点。
如果能端了它,飞虎队至少三个月不用愁补给。
但问题是——怎么进去?
“刘队长说过,三井洋行的防守比邹县司令部还严。”李妞咬着草根嘀咕,“上次游击队想摸进去,结果折了六个弟兄……”
石云天忽然转头,看向一直沉默的王强。
“王强叔,你以前是不是在洋行干过?”
王强正抽着旱烟,闻言手指一颤,烟锅里的火星差点溅到裤子上。
“你咋知道?”
“上次你喝多了,说漏嘴了。”石云天笑了笑,“你说你在济南的洋行当过十年账房,后来鬼子来了才跑路的。”
王强的眼神忽然变得复杂。
他猛嘬一口烟,吐出的白雾遮住了半张脸。
“是干过……不过不是济南,就是这家‘三井洋行’。”
众人一愣。
“啥?!”王小虎瞪大眼睛,“王强叔,你给鬼子当过差?!”
“放屁!”王强一脚踹过去,“老子是正经华商!三井洋行早先是英国人开的,老子在那儿当仓库管事!后来鬼子占了临城,把洋行强征了,老子才跟着刘队长上山打游击!”
王小虎捂着屁股躲到石云天身后:“王强叔,你急啥?”
王强气呼呼地继续抽烟,不理他了。
石云天眼睛一亮。
“王强叔,洋行里的布局你还记得不?”
王强眯起眼,烟锅在鞋底磕了磕。
“闭着眼都能画出来。”
正午,临城西街。
王强戴着破毡帽,穿着打补丁的粗布褂子,肩上搭条汗巾,活脱脱一个进城卖苦力的老农。
他蹲在洋行后门的巷子里,面前摆着两筐新鲜藕,扯着嗓子吆喝:“湖藕!微山湖的鲜藕!炖汤清炒包甜脆——”
守门的伪军瞥了他一眼,没搭理。
王强也不急,从筐底摸出个小酒壶,仰头灌了一口,故意让酒水顺着胡子滴到衣襟上。
“老东西,滚远点!”伪军终于不耐烦了,“这儿不准摆摊!”
王强醉醺醺地抬头,眯着眼看了会儿,突然咧嘴一笑。
“哟,这不是马三儿吗?当年在码头扛包,你还偷过老子的烟卷呢!”
伪军一愣,凑近看了看,突然瞪大眼睛。
“王…王管事?!”
王强心里冷笑——果然是他。
马三儿,当年洋行码头的小混混,因为偷东西被开除,没想到现在混成了伪军班长。
“你咋混成这样了?”马三儿压低声音,眼神飘忽,“听说你跟八路……”
“放你娘的屁!”王强一巴掌拍他肩上,力道大得差点把马三儿拍跪下,“老子跑徐州做小买卖去了!这年头,谁沾八路谁掉脑袋!”
马三儿将信将疑,但看着王强一身穷酸相,又闻到他满身酒气,终究放松了警惕。
“王管事,现在这儿是皇军的地盘,你赶紧走……”
“走啥?老子饿三天了!”王强从筐里掏出根藕,掰开塞给马三儿半截,“尝尝!微山湖的藕,比大米还金贵!你帮老子跟里头管事的说说,把这批藕收了,赚了钱分你三成!”
马三儿咽了口唾沫。
洋行里的鬼子确实爱吃鲜藕,尤其是那个叫小林的会计,天天嚷嚷着要“养生”。
“……成,你等着!”
马三儿转身进了洋行。
王强蹲回墙角,酒壶遮住的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洋行内院,仓库区。
石云天和李妞趴在屋顶上,看着王强被马三儿带进后厨小门。
“进去了!”李妞兴奋地攥拳。
石云天却盯着洋行中央那栋三层小楼——那里灯火通明,窗口隐约能看到几个穿西装的日本人正激烈争吵着什么。
“不对劲……”他低声道,“鬼子高层怎么聚在这儿?”
正说着,后院突然传来一阵引擎声。
一辆蒙着篷布的卡车缓缓驶入,车停稳后,跳下几个穿白大褂的日本人,小心翼翼地从车上搬下几个密封的铁皮箱。
箱子上,赫然印着“731部队”的标志!
石云天瞳孔骤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