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不第河山 > 第449章 拼图

第449章 拼图(2/3)

下一页继续阅读!

    赵明烛认为必须采取行动,但顾清风远在江陵,皇城司鞭长莫及。正当为难之际,陈砚秋提出一个大胆建议:"不如我南下江陵,暗中调查。"

    赵明烛犹豫不决:"顾清风老奸巨猾,你单独前往太过危险。"

    薛冰蟾却道:"或许不必亲自前往。我记得玄天观现任观主是崔先生的故交?"

    崔月隐点头:"玄诚道长与我有同门之谊。我可修书一封,请他相助。"

    计议已定,崔月隐立即修书,通过特殊渠道送往江陵。信中并未明言真相,只说是研究星象医学,请玄诚道长记录特定时日的星象变化。

    一个月后,玄诚道长回信,附带着详细的观测记录。薛冰蟾比对后发现,江陵的星象观测与汴京有微妙差异,特别是辅星的亮度变化。

    "这说明星象影响有地域差异,"薛冰蟾分析道,"文昌阁选择在汴京布局,正是因为这里是紫微星对应之地。"

    陈砚秋提出关键问题:"但这一切与科举有何关系?为何文昌阁要如此大费周章地操控科举?"

    赵明烛沉吟道:"或许...科举不只是选拔官员,更是选拔能够接受星象影响的人?"

    这个猜想让所有人不寒而栗。如果真是如此,那么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官员,都可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文昌阁的控制。

    为验证这一猜想,薛冰蟾重新分析了那些仪式手稿。她发现一个此前忽略的细节:所有仪式都强调"星力灌注",而墨汁中的金属粉末可能起到"引导星力"的作用。

    "星力灌注..."崔月隐从医学角度解释,"或许是通过药物和暗示,让人更容易接受某种星象影响。"

    陈砚秋忽然想起沈文谦提到的"星移斗转"之术:"难道杜衍试图控制他人的邪术,就是这种星力灌注的极端运用?"

    便在这时,宫中传来令人不安的消息:仁宗皇帝病情加重,已三日未能临朝。而太医院收到的神秘药包越发频繁。

    赵明烛冒险面圣,回来后面色异常凝重:"陛下意识时清时昏,清醒时下令彻查宫中香料来源,昏睡时却要求焚烧那种香料。"

    陈砚秋感到事态严重:"我们必须尽快找到文曲先生,否则..."

    话音未落,一个小吏匆匆送来急报:顾清风突然返京,直接进宫面圣!

    众人震惊。一个商人如何能直接面圣?赵明烛立即调查,发现顾清风竟有"皇商"身份,且此次是奉密诏进宫!

    两个时辰后,顾清风出宫。赵明烛的人在宫外拦截,却发现顾清风神情恍惚,对刚才面圣之事毫无记忆。

    "他被控制了!"崔月隐检查后断定,"与杜衍控制他人的症状相似!"

    薛冰蟾在顾清风身上发现一个香囊,里面装着一种从未见过的紫色香料。检验发现,这种香料能让人短时间内意识模糊,易受暗示。

    "陛下恐怕有危险!"赵明烛当即要进宫护驾。

    但宫门守卫称接到严令,今日任何人不得入宫。

    夜幕降临,皇城司众人心急如焚。突然,宫中钟声大作——这是皇帝病危的信号!

    赵明烛不顾一切强行入宫。养心殿内,仁宗皇帝面色苍白地躺在龙榻上,顾清风跪在榻前,手中捧着一个玉碗,碗中液体散发着诡异的紫光。

    "住手!"赵明烛大喝。

    顾清风恍若未闻,继续将玉碗递向皇帝。关键时刻,陈砚秋注意到殿内烛光的异常——所有烛光都聚焦在玉碗上,形成奇特的光束。

    "打碎烛台!"陈砚秋急呼。

    赵明烛会意,剑光闪处,烛台应声而碎。光束消失的瞬间,顾清风猛然清醒,惊恐地看着手中的玉碗:"我...我怎么会在这里?"

    仁宗皇帝也悠悠转醒,虚弱地问:"发生了何事?"

    事后调查发现,那玉碗中的液体含有强效迷幻成分,若皇帝饮下,后果不堪设想。而殿内烛台经过特殊改造,能增强药物的催眠效果。

    "这是星力灌注的升级版本。"薛冰蟾检查烛台后道,"通过光学手段增强药物效果。"

    仁宗皇帝得知真相后震怒,下旨彻查宫中所有人员。然而顾清风对如何进宫、为何持碗一无所知,只记得接到一个盖有玉玺的密诏。

    "玉玺..."赵明烛心中凛然,"能使用玉玺的,除了陛下,只有..."

    他不敢再说下去,但所有人都明白那个可怕的猜想:文曲先生"星枢"可能是皇室核心成员。

    这场风波过后,仁宗皇帝虽然保住了性命,但身体每况愈下。朝政暂时由太子监国,而太子年幼,实际由几位重臣辅政。

    陈砚秋在整理这数月来的线索时,忽然有了一种毛骨悚然的领悟:也许整个文昌阁的存在,不是为了操控科举,甚至不是为了操控皇帝,而是为了在适当的时机——比如甲子年星枢移宫之时——实现某种更加宏大的目标。

    "文脉如棋..."他喃喃自语,"如果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