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不第河山 > 第447章 并非铁板一块

第447章 并非铁板一块(2/3)

微差别:“早期的仪式更注重‘文脉传承’,近期的却强调‘星象对应’。似乎...理念发生了变化。”

    崔月隐从药理角度佐证:“早期墨汁配方相对简单,近期却加入更多西域成分,药性更强,更易控制人心。”

    陈砚秋恍然:“所以文昌阁内部可能存在新旧派系之争?旧派注重文脉传承,新派则追求控制手段?”

    为验证这一猜想,赵明烛决定从王文卿入手。经过周密布置,皇城司在王文卿与上线接头时将其抓获。

    审讯中,王文卿起初拒不交代,直到赵明烛出示他与西域商人往来的证据。

    “大人明鉴!”王文卿崩溃大哭,“下官也是被迫的啊!那年科考...我本已落第,是周延清大人给我第二次机会,代价就是加入他们...”

    据王文卿交代,文昌阁内部分为三派:以韩似道为首的“守旧派”,注重传统仪式;以周延清为首的“革新派”,主张用更强手段控制成员;还有以慧明法师为首的“超然派”,追求某种宗教式的文脉净化。

    “那文曲先生属于哪一派?”赵明烛厉声问。

    王文卿摇头:“文曲先生神秘莫测,从不直接露面,只通过密令指挥。但听说...三派都在争夺文曲先生的支持。”

    “现任文曲先生是谁?”

    “下官不知真名,只知代号‘星枢’。”王文卿忽然想起什么,“但有一次偶然听周延清说漏嘴,说文曲先生与皇室有关...”

    皇室!众人心中俱是一震。

    王文卿还交代一个重要信息:由于韩似道暴亡,慧明法师自尽,文昌阁内部权力失衡,周延清正在积极拉拢成员,准备在望日之夜举行“星枢大典”,确立新的领导核心。

    “星枢大典...”薛冰蟾翻查手稿,“找到了!这是一种最高级别的仪式,旨在通过星象力量确定新的文曲先生。”

    赵明烛立即问:“地点在哪里?”

    王文卿摇头:“这等机密,只有核心成员才知道。但...听说与宫中有关系。”

    就在调查似乎又有进展时,皇城司接到一个惊人消息:皇上突发头痛,御医束手无策,唯有焚烧一种特殊香料方能缓解。而那种香料,经检验与文昌阁使用的完全相同!

    赵明烛面色凝重:“难道皇上也...”

    陈砚秋摇头:“未必。可能是有人故意让皇上依赖这种香料,从而施加影响。”

    崔月隐提出关键一点:“这种香料虽能缓解头痛,但长期使用会损害神智。必须尽快戒断。”

    然而戒断何容易。皇上已依赖此香,无香则头痛欲裂,无法理政。

    危急关头,李纲突然求见。他带来一个重要消息:“据我在宫中的眼线说,这种香料是一个新晋道士进献的,而这道士...与周延清过从甚密。”

    赵明烛当即下令逮捕道士。审讯中,道士承认香料是周延清提供,但坚称不知有害。

    “周延清好大的胆子!”赵明烛震怒,立即派人捉拿周延清。

    然而周延清似早有准备,府中只剩几个仆人,本人不知所踪。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时,陈砚秋忽然想起王文卿的供词:“星枢大典...与宫中有关系...”

    薛冰蟾翻查档案,有了惊人发现:“你们看!宫中西北角的观星台,建筑布局与仪式手稿中描述的‘星枢坛’完全一致!”

    赵明烛恍然大悟:“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他们要在宫中举行仪式!”

    望日之夜,月明星稀。观星台四周异常安静,唯有夜风拂过琉璃瓦的细微声响。

    赵明烛带人悄悄包围观星台。果然,台顶隐约可见人影晃动,奇异香气随风飘散。

    就在准备行动时,忽然一阵钟声响起,观星台上烛火大亮。令所有人震惊的是,台中央站着的人竟是——大病初愈的仁宗皇帝!

    皇帝身着祭天礼服,手持玉圭,神情庄重。周延清等人跪拜在地,口中念念有词。

    赵明烛一时不知所措:若是贸然冲上去,惊驾之罪非同小可;若放任不管,仪式完成后果不堪设想。

    危急时刻,陈砚秋急中生智,高声吟诵《论语》名句:“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这突如其来的诵读声打破了仪式的氛围。仁宗皇帝微微一震,眼神恢复清明,疑惑地环视四周:“朕...朕怎么会在这里?”

    周延清等人面色大变。赵明烛趁机带人冲上观星台:“皇城司办案,所有人不得妄动!”

    经此一夜,周延清等人落入法网。审讯中,他们承认试图通过香料影响皇帝,让其在无意识中主持星枢大典,从而确立周延清为新任文曲先生。

    “文曲先生必须是受命于天之人。”周延清狂笑,“唯有天子主持大典,才能名正言顺!”

    仁宗皇帝得知真相后震怒,下旨彻查文昌阁余党。然而陈砚秋心中明白,真正的文曲先生“星枢”仍未现身,这场斗争还远未结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