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种强大的心理攻势下,叛臣往往会被吓得魂飞魄散,如同竹筒倒豆子一般,将自己所知道的一切都和盘托出。有一次,一名官员在招供完后,还浑身颤抖着问道:“陛下,我能保命吗?”宇文邕见状,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让人捉摸不透的笑容,然后轻轻地拍了拍那名官员的肩膀,安慰道:“放心,只要你说的都是真话,朕自然会保你富贵!”
然而,就在那名官员如释重负之时,宇文邕却突然脸色一沉,转头对身边的侍卫下令道:“把他拉下去,砍了!”那名官员顿时惊恐万分,拼命求饶,但宇文邕却不为所动,冷酷地说道:“留着你迟早是个祸患!”
宇文邕深知,对于这些曾经与宇文护勾结的人,绝对不能心慈手软,否则后患无穷。只有果断地处决他们,才能彻底铲除宇文护的势力,确保自己的政权稳固。
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复仇行动中,宇文邕并没有将李娥姿遗忘。他深知李娥姿的家族在南梁历经了无数的磨难和困苦,这一切都是因为那场残酷的战乱。
于是,宇文邕暗中派遣了一批精明能干的人,深入调查南梁的实际状况。他们四处奔走,搜集那些曾经欺压南梁百姓的北周官员的罪证。这些官员们在南梁横行霸道,鱼肉百姓,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灾难。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宇文邕的手下终于掌握了足够的证据。当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完成之后,宇文邕决定当着李娥姿的面,给这些官员一个严厉的惩罚,为南梁的百姓讨回一个公道。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宇文邕将那些罪大恶极的北周官员们召集到一起。他面沉似水,眼神冷冽,让人不寒而栗。李娥姿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这一切,她的心中充满了期待和紧张。
宇文邕当着众人的面,将那些官员们的罪行一一揭露出来。每一条罪状都让在场的人震惊不已,而那些官员们则脸色苍白,浑身发抖。最后,宇文邕毫不留情地对这些官员进行了严惩,有的被革职查办,有的则被流放边疆。
李娥姿看着宇文邕的所作所为,心中的怨恨如冰雪消融一般渐渐消散。她开始重新审视这个曾经让她无比厌恶的男人,发现他并非像自己想象中的那样冷酷无情。相反,宇文邕在处理这件事情上展现出了公正和果断,让她对他有了新的认识。
三、硬核治国的"北周卷王"
亲政后的宇文邕,犹如脱胎换骨一般,将全部精力都倾注于治理国家和处理政务之上,其勤勉程度堪称古代版的“996 老板”。
每天凌晨四点,当整个皇宫仍被黑暗与静谧所笼罩时,宇文邕早已悄然起身。他身着素衣,端坐在烛光摇曳的案几前,开始审阅堆积如山的奏章。这些奏章或来自各地官员的汇报,或涉及国家大事的决策,宇文邕都要逐字逐句地研读,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不仅如此,宇文邕对大臣们的要求也异常严格。他常常派人前往大臣们的府邸,将那些还在被窝里酣睡的官员们硬生生地拽出来,然后召集他们开会。面对睡眼惺忪的大臣们,宇文邕毫不留情地大声斥责道:“太阳都晒屁股了,还睡?”他的声音在朝堂上回荡,让每一个大臣都不禁为之悚然。
在宇文邕的严厉督责下,北周的朝堂风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官员们再也不敢像以前那样懈怠懒散,而是纷纷效仿宇文邕,早起晚睡,勤勉工作。朝堂之上,讨论国事的声音此起彼伏,各种政策和措施也得以迅速有效地推行。
在经济方面,宇文邕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果敢。他深知佛教在北周的势力已经膨胀到了一个惊人的程度,寺庙不仅拥有大量的田产,还积累了巨额的财富,然而这些财富却无需向国家缴纳赋税,这无疑给北周的财政收入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宇文邕毅然决然地决定推行一场规模浩大的灭佛运动。这一决定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当和尚们得知这个消息后,他们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于是集体走上街头,高呼:“陛下,这是对神灵的亵渎!”
然而,宇文邕并没有被和尚们的抗议所吓倒。他毫不畏惧地面对这群愤怒的僧侣,甚至抄起佛经就撕,同时大声反驳道:“信佛能让百姓们吃饱饭吗?寺庙的田产必须全部充公!”
宇文邕的这一举动,虽然引起了和尚们的强烈不满,但却取得了显着的成效。通过没收寺庙的田产,北周一下子获得了多达三百万亩的良田,这极大地充实了国库,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然而,这场灭佛运动并没有就此平息。那些失去田产的和尚们心怀怨恨,他们迅速组织起来,成立了一个名为“北周佛教维权群”的组织,天天在城外举行抗议活动,要求宇文邕归还他们的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