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元恪亲自来到胡充华的寝宫,看到她苍白却坚毅的脸庞时,心中充满了怜惜与敬佩。他轻轻地抱起啼哭的小皇子,凝视着这个刚刚来到世间的生命,仿佛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在那一刻,元恪决定无论如何都要保护好胡充华和他们的孩子,让他们免受宫廷的纷争与伤害。
胡充华怀抱着她那可爱的儿子元诩,漫步于后宫之中,显得悠然自得。她的步伐轻盈,仿佛整个后宫都在她的掌控之下。
走着走着,胡充华故意来到了皇后高英的宫殿前。她停住脚步,嘴角微微上扬,流露出一丝挑衅的笑意,对着宫殿内喊道:“姐姐,你看这孩子,将来可是要当皇帝的呢~”
高英听到这句话,顿时气得浑身发抖。她手中原本端着的茶杯,因为愤怒而失去了控制,“砰”的一声重重地摔在地上,瓷片四溅。
然而,面对高英的愤怒,胡充华却毫不畏惧。她反而挺直了身子,反手一巴掌狠狠地打在高英的脸上。这一巴掌打得又快又狠,声音清脆响亮,在寂静的后宫中回荡。
“现在,我才是后宫说了算!”胡充华的声音冰冷而坚定,带着一种无法抗拒的威严。
这一巴掌,不仅仅是打在了高英的脸上,更是打在了整个后宫森严的等级制度上。它宣告着胡充华的强势崛起,也预示着后宫权力格局的重大变化。
自那以后,胡充华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在后宫中闪耀着耀眼的光芒。元恪对她的宠爱有增无减,使得她在宫廷中的地位如日中天,节节攀升。
胡充华深知元恪对她的深情厚意,也明白这份宠爱所带来的权力和地位。她并未因此而骄傲自满,反而更加用心地培养着他们的儿子——元诩。她亲自教导元诩读书识字,传授他为人处世的道理,希望他能够成为一个有智慧、有担当的皇帝。
与此同时,高英却在嫉妒与怨恨的阴影中逐渐失去了元恪的宠爱。她看着胡充华日益得宠,心中的不满和愤恨与日俱增。然而,她的抱怨和指责并没有让元恪回心转意,反而让他对她越来越疏远。
胡充华敏锐地察觉到了高英的情绪变化,她决定利用这一点来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她精心设计了一个陷阱,诬陷高英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元恪在听信了胡充华的谗言后,勃然大怒,毫不犹豫地将高英打入冷宫,从此不再理会。
高英在冷宫中受尽了折磨和屈辱,她的心情愈发抑郁,最终在孤独和绝望中郁郁而终。胡充华成功地扫除了后宫中最大的障碍,她的权力之路变得更加通畅无阻,离那权力的巅峰也越来越近了。
二、垂帘听政的"霸道女总裁"
延昌四年,宣武帝元恪驾崩,年仅六岁的元诩登基,是为孝明帝。胡充华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开始了她长达十几年的统治。第一次上朝,朝堂上的气氛凝重而压抑,老臣乙弗匡上前一步,躬身奏道:"太后,按规矩..."话未说完,就被胡充华厉声打断:"规矩?从今天起,我说的就是规矩!"她眼神凌厉,扫视着群臣,仿佛在向所有人宣告:这个天下,从此由她主宰。乙弗匡万万没想到,自己不过是说了句遵循祖制的话,就被胡充华贬去守皇陵,凄凉度过余生。
胡充华的治国之道可谓是别出心裁、惊世骇俗,其风格之大胆激进,简直可以用“狂野派”来形容。在面对国库空虚这一棘手难题时,她竟然想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奇葩招数——卖官鬻爵!
她毫不犹豫地命人列出了一份详细的官职价目表,上至县令,下至刺史,所有官职都被明码标价。只要你有足够的金钱,就能够买到相应的官职。这一消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天下引起轩然大波。
有一个富商听闻此事后,如获至宝,立刻倾尽家财,花费重金买下了一个太守的职位。然而,当他在上任时,却在朝堂上磕磕巴巴地对胡充华说道:“太后,我……我大字不识几个……”面对如此尴尬的局面,众人皆惊愕不已,以为胡充华会大发雷霆。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胡充华却不以为意,只是微微一笑,摆摆手说道:“无妨,会捞钱就行!”这句话如同晴天霹雳,让在场的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忠臣元澄得知此事后,气得当场吐血三升,他悲愤交加地喊道:“国将不国啊!”然而,胡充华对于这些忠言逆耳却充耳不闻,依旧我行我素,继续推行她那荒谬的卖官鬻爵政策,将北魏的官场搅得乌烟瘴气。
在对外政策方面,胡充华犯下了一系列严重的错误。当时,北魏的边境局势异常紧张,然而她却对这种情况视而不见,执意削减军费开支。这一决策直接导致了边防力量的松弛,使得北魏的边境防线形同虚设。
就在此时,柔然这个北方的强敌趁机发动了大规模的进犯。由于边防力量的薄弱,北魏的军队无法有效地抵御柔然的攻击,边境地区的百姓们遭受了惨无人道的屠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