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时而漫步在热闹的集市上,被各种美食的香气所吸引。拓跋弘会兴致勃勃地品尝着那些他在宫中从未尝过的小吃,而万氏则在一旁开心地笑着,看着他狼吞虎咽的模样。
时而,他们会驻足在街头,观看精彩的杂耍表演。杂耍艺人的绝技让他们惊叹不已,笑声和掌声此起彼伏。在这一刻,他们忘却了自己的身份,只是两个快乐的普通人,享受着这简单而纯粹的快乐。
然而,有一次他们的偷偷出宫却被侍卫撞见了。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恐怕会惊慌失措,但拓跋弘却与众不同。他不但没有丝毫的羞愧之色,反而理直气壮地对侍卫说道:“娘个西皮的,朕这是微服私访,有何不可?你有意见?”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自信和不羁,让人不禁为他的胆量所折服。
在万氏的陪伴下,拓跋弘仿佛找到了真正的自己。他不再是那个被宫廷规矩束缚的皇帝,而是一个可以自由欢笑、自由奔跑的少年。万氏带给他的不仅仅是快乐,更是一种久违的自由感。
然而,宫外的快乐时光就像流星划过夜空一样短暂。当拓跋弘重新踏入皇宫的大门时,那熟悉的高墙和金碧辉煌的宫殿并没有给他带来一丝温暖,反而让他感到一种无法言说的压抑。
皇宫内,朝政依旧错综复杂,各种势力明争暗斗,而与冯太后之间的矛盾也在日复一日的积累中愈发激烈。面对冯太后的步步紧逼,拓跋弘的内心充满了痛苦和挣扎。他常常在深夜里独自徘徊在宫廷的回廊,思考着自己的人生和未来。
终于,在某一天的早朝之上,拓跋弘做出了一个震惊朝野的决定。他突然站起身来,原本平静的朝堂瞬间变得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他的目光坚定而锐利,扫视着满朝文武,然后用一种决然的语气大声宣布:“朕T娘的决定退位,传位给太子!”
这句话如同晴天霹雳,大臣们听到这个消息,一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仿佛时间都在这一刻凝固了。他们难以置信地看着拓跋弘,这个年仅十八岁的年轻皇帝,竟然会在如此重要的时刻做出这样的决定。
“陛下,您才十八岁啊!”一位大臣忍不住高声喊道,声音中充满了震惊和不解。然而,拓跋弘却一脸向往,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对自由的憧憬和渴望。
“当皇帝太T娘的累了,老子要去嵩山当和尚,每天念经打坐,多T娘的自在!”拓跋弘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对宫廷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的向往。他的这个决定,不仅让大臣们难以理解,也让冯太后感到无比震惊和愤怒。
在拓跋弘的内心深处,自由的价值远远超过了江山社稷。他对宫廷中的勾心斗角和权力争斗感到极度厌倦,这种生活让他感到疲惫不堪。他渴望能够摆脱这一切束缚,像一只自由自在的闲云野鹤一般,在山林间悠然自得地生活。
宫廷中的生活充满了虚伪和算计,每个人都为了争夺权力而不择手段。拓跋弘早已看透了这一切,他对这种尔虞我诈的生活感到无比厌恶。他渴望能够远离这纷繁复杂的尘世,寻找一个宁静、自由的地方,让自己的心灵得到真正的解放。
正是因为如此,拓跋弘才会毅然决然地做出这样看似任性的抉择。他不顾众人的反对和质疑,放弃了皇位和江山,只为了追寻自己心中那片自由的天地。对于他来说,自由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其他的一切都可以舍弃。
四、佛系退位后的"魔幻日常"
拓跋弘果然是个言出必行之人,他真的如他所说那般,在退位之后,毫不犹豫地奔向了寺院。
当他身着一袭朴素的袈裟,缓缓地出现在寺院门口时,那些和尚们都被惊得目瞪口呆,一个个战战兢兢,不知所措。他们面面相觑,心中暗自思忖着该如何应对这位昔日的皇帝。
终于,有一个和尚鼓起勇气,小心翼翼地开口道:“前……前皇帝陛下,您这身份……”他的话语还未说完,便被拓跋弘爽朗的笑声打断。
拓跋弘洒脱地一甩袈裟,仿佛将过去的一切都抛诸脑后,他笑着说道:“别叫我皇帝,从今往后,我叫‘释弘’!”
在寺院里,拓跋弘开启了他崭新的人生篇章。晨曦初现,第一缕阳光轻柔地洒在寺院的屋檐上,拓跋弘便早早起身,手持扫帚,开始清扫寺院的院子。他的动作轻盈而娴熟,每一下都显得那么认真和专注,嘴里还念念有词:“扫地即扫心,扫去烦恼尘……”
他细致地打扫着每一个角落,不放过任何一片落叶或尘埃。仿佛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清扫工作,而是一种心灵的洗礼。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将内心深处的烦恼和痛苦一同清扫出去,让自己的心境如这寺院的庭院一般,明净而安宁。
除了扫地,拓跋弘还积极参与和尚们的日常修行。他与和尚们一同诵经,那悠扬的梵音在空气中回荡,仿佛能穿透人的灵魂。他静静地坐在蒲团上,闭上眼睛,沉浸在经文的世界里,感受着佛法的智慧和慈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打坐也是他修行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