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难忘的1960 > 第二百二十九章 农场规划

第二百二十九章 农场规划(1/2)

    妈的终于到了,宋金见一排木头房门开着,二话不说冲进去直接躺在床上,“天啊!我感觉活过来了”,他大喊了一声。

    李友顺看着几排稻草木头房摇了摇头,这就是所谓的“星河农场”,简直就是野外求生搭的临时房子。

    走进屋内地面是泥土地,稍微好一点就是墙体是木头,缝隙之间用泥土封住了,还好不透风,不然这季节晚上要冷死。

    至于床就是木板拼成的大通铺,李友顺看了看用手摇了摇很结实,他来到最里面将行李放了下来,准备出去看看。

    李友顺一出门,便见张云行热情的握着王贵的手一个劲的感谢道:“王贵书记真是太感谢你们,如果不是你们,我们真不知道怎么办。本来应该留社员同志们吃顿饭的,但时间不早了怕耽误你们下山,我补二十斤粮食,大家都辛苦了”。

    “这、这”,王贵本想拒绝,可看着众人望着自己,他叹了一口气,“张书记我……”。

    张云行拍了拍王贵肩膀,“王书记我理解,时间不早了大家回吧!等我们安顿下来咱老哥俩喝顿酒”。

    好、好”,我一定来,王贵书记拍了下张云行肩膀,然后转身带着人走了。

    张云行见王贵走了,便大声喊道:“吴小全同志清理下物资,然后安排晚饭,其余人熟悉下周围环境。

    “友顺同志是不是有点害怕了,咱们农场可以说是一穷二白”。

    李友顺摇了摇头,“张书记、这可比你们以前打仗好多了吧!最起码我们还有遮风挡雨的地方,粮食虽然少,但总算是还有”。

    张云行点点头,现在这条件比我们以前好多了。

    李友顺想了想还是说道:“张书记明天开个会,如果有人想回去,就让他们回去,强扭的瓜不甜,咱们是要真心扎根这里的,而不是朝三暮四的,至于农场工人,我们先梳理出头绪来,再去大队招。

    张云行想了想,觉得李友顺说的有道理,没必要强留。

    “张书记有位老乡找你”。

    有人找我,张云行回头望去,只见远处一位老乡牵着三头牛缓缓走来。

    等走到近前,老乡开口道:“领导好,我叫王徳友,我是王贵书记安排在这里放牛的,王贵书记说我以后就是农场的人,我以前一直给地主放牛的”。

    张云行猛然拍了一下脑壳,他这才想起来,赵主任说过,支援农场三头牛。

    张云行上前握住王德友的手说道:“欢迎你王德友同志,欢迎你的加入”。

    看着眼前二大一小三头牛,张云行忍不住摸了摸,这可是农场重要资产啊!这次过来建设农场,县里就给了5千块钱,三头牛、两副犁、四口大锅、几十把锄头、六把56冲,这就是农场全部财产。

    “书记、我四处走走”。

    李友顺对牛不感兴趣,他感兴趣吃牛肉,一个人围着盆地走了一圈,李友顺用脚丈量着,这块地估计有个五、六十亩左右。

    他伸手抓了一把土使劲揉了揉,细石子很多,要彻底改造成农田难,又往山坡走了走,这边都是荒山,山上全是野竹子,清理起来困难重重。

    叹了一口气,李友顺又往左边峡谷走去,峡谷风景很美,只不过他没心情看风景。

    大概转了一圈他便往回走,此时吴小全正招呼着大家吃饭,红薯饭配咸菜。

    李友顺摇了摇头,对于现在的饭菜他真有点难以下咽。

    吃完饭后,众人便上床休息了,这荒山野岭黑不溜秋的,还不如躺在床上舒服,也可以节约煤油。

    第二天一大早众人便起来了,山区的清晨还是很冷的,早饭也简单红薯稀饭配榨菜。

    吃完早餐张云行便召集众人开会,会议室就是大通铺,众人挤在通铺上,星河农场第一次正式会议便开始了。

    张云行扫了一眼众人道:“大家都到齐了吧!我点下名,到齐了我们就开个会”。

    见没人缺席,张云行便开口说道:“在开会之前我说一句,大家也看到了农场情况,我们就是一群草台班子,一穷二白和以前你们所在单位根本比不了,我知道强扭的瓜不甜,现在有人要走我可以批条子,你们回原单位”。

    众人你看我我看你,没有人提出离开。

    宋金倒是心动,见可以走眼睛都直了,他瞧了瞧李友顺三人,最后还是低下头数着手指头。

    见没人要走,张云行点了点头道:“李场长你来说说咱们星河农场规划”。

    李友顺取出小本子翻了翻,他早上就和张云行碰了一下说了各自的想法。

    “我先点名安排一下各自工作”。

    李友顺照着名单开始念道:“原畜牧局杨建设,你和王德友同志负责耕牛的日常照顾,等天气暖和了,会购买一批鸡鸭苗”。

    “原水利局的张伟、王云,你俩人负责峡谷勘探,看哪里适合建造小型水利发电厂”。

    “原农业局杨涛、蒋全,你俩人负责幼苗,尽快把红薯纤插出来,另外果树苗也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