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不签?后面还有人等着呢!”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仓促和不容置疑的气氛。
李薇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巨大的压力让她无法冷静思考。合同上密密麻麻的条款像蚂蚁在爬,她根本来不及细看,只死死盯着“启明学府x栋x单元xxx室”和那个惊人的、低于市场价近三分之一的数字。
在张阿姨的不断催促和“过了这村没这店”的警告下,她颤抖着手,在乙方处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并按下了鲜红的手印。走出那间狭小的办公室,她手里紧紧攥着那份薄薄的合同和一张购房收据,仿佛攥住了小宇光明的未来,忽略了心底那一丝隐隐的不安。
沉重的枷锁随之而来。高昂的月供像一座无形的大山,瞬间压垮了李薇的生活。
鱼摊的收入杯水车薪。她不得不像陀螺一样旋转:凌晨在鱼市杀鱼,上午去快餐店后厨洗碗,下午去写字楼做保洁,晚上还要接一份替人缝补的零活。
睡眠被压缩到极限,身体严重透支。小宇变得异常敏感懂事,常常默默帮妈妈整理缝补的衣物,或是递上一杯温热的水。母子俩的晚餐常常是一碗清汤寡水的挂面,李薇总是把自己碗里仅有的几根青菜拨到小宇碗里。
儿子清澈的眼睛里盛满了担忧,他拿起画笔,在纸上画下妈妈疲惫的身影,旁边画了一个大大的太阳,下面写着歪歪扭扭的字:“妈妈,笑”。李薇看着画,喉头哽咽,只能用力抱紧儿子,将苦涩的泪水逼回心底。
当李薇被房东催租逼得走投无路时,张阿姨又一次“及时”地出现了。
她拉着李薇的手,一脸感同身受的愁容:“薇薇啊,看你这样,阿姨心都碎了!唉,谁家没个难处?这样,阿姨这里还有点棺材本,你先拿去应应急!利息嘛,就按银行最低的算,咱们街坊邻居的,不在乎这个!”她的话语温暖得像寒冬里的炭火。李薇此刻已被生活的重担压得濒临崩溃,这份“雪中送炭”的“情谊”让她感激涕零,几乎要跪下来。
在张阿姨“热心”的张罗下,又一份借条诞生了,上面写着借款金额和“友情利息”。李薇签下名字,感觉像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全然不知这稻草连接着更深的陷阱。
一个偶然的机会,像一道刺目的闪电劈开了李薇精心构筑的、摇摇欲坠的希望堡垒。她带着小宇去社区医院看感冒,排队时无聊翻看手机。本地一个房产论坛的帖子标题跳入眼帘——“警惕!‘启明学府’内部房骗局!”
她的心猛地一沉,手指颤抖着点开。
帖子里详细揭露了一个骗局:骗子伪造开发商公章和内部文件,利用人们对学区房的渴求,以远低于市场价的“内部保留房”为诱饵,签订虚假合同,骗取购房者首付款。帖子描述的套路、合同样式、甚至那个“王经理”的特征,与她经历的一切惊人地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