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命理探源【译注】 > 论相同之命补救法(五)

论相同之命补救法(五)(1/3)

    原文:

    且自播种以至收获,其间风雨寒暑纷至沓来。

    有利强而不利弱者,有利弱而不利强者,有利厚而不利薄者,有利薄而不利厚者。

    译文:

    而且从播种到收获,这期间风雨、寒暑等天气变化接连不断地到来。

    这些变化有的对强壮的作物有利,对弱小的作物不利;有的对弱小的作物有利,对强壮的作物不利;有的对生长旺盛的作物有利,对生长瘦弱的作物不利;有的对生长瘦弱的作物有利,对生长旺盛的作物不利。

    注解:

    “纷至沓来”指接连不断地到来,此处描述天气变化的频繁性,类比人命过程中“大运、流年”等动态影响因素。

    “利强不利弱”“利弱不利强”等表述,体现袁树珊“动态制衡”的思路,认为外部因素对不同“基础条件”(作物强弱、人命格局)的影响不同,呼应命理中“喜用神”“忌神”的核心逻辑(不同命局对五行的需求不同)。

    原文:

    亦有宜南不宜北、宜北不宜南者,亦有宜低不宜高、宜高不宜低者。

    甚至前后俯仰,其间亦有宜有不宜焉。

    故结果荣悴迥乎不同。

    译文:

    也有的(作物)适宜在南方生长,不适宜在北方;适宜在北方生长,不适宜在南方。

    也有的适宜在低洼之地生长,不适宜在高地;适宜在高地生长,不适宜在低洼之地。

    甚至种子落地时的前后朝向、倾斜角度,其中也有适宜与不适宜的差别。

    所以最终的生长结果(作物的茂盛与枯萎)截然不同。

    注解:

    “宜南不宜北”“宜低不宜高”等表述,对应人命的“地域适应性”(即前文朱季华“经纬度划分地域”的思路),认为不同“命局”(作物特性)需匹配不同“地域环境”(南北、高低)。

    “前后俯仰”指种子落地时的朝向与角度,对应人命的“时间细化”(如朱季华“分秒两柱”),强调最细微的差异也会影响最终结果。

    “荣悴”指作物的茂盛(荣)与枯萎(悴),类比人命的“富贵”与“贫贱”,最终回归“同因异果”的核心,为关联命理补救方法做总结。

    原文:

    季华论命,谓为欲增看分秒。

    此即鉴别补种落地之先后也。

    又谓须按地球经纬度数划为六十周甲,此即方位之南北、土壤之高低也。

    译文:

    季华先生论述命理时,说要增加对分、秒的观察。

    这就如同鉴别种子补种时落地时间的早晚。

    他又说必须按照地球经纬度划分为六十个周甲,这就如同(鉴别作物生长的)南北方位、土壤高低。

    注解:

    袁树珊此处明确将朱季华的命理补救方法与“种子生长”类比,使抽象的命理概念更易理解。

    “增看分秒”对应“种子落地先后”,均强调“时间细微差异”的影响;“经纬度划分周甲”对应“方位南北、土壤高低”,均强调“地域差异”的影响。

    原文:

    又谓须参考六亲命造,此即鉴别选种之优劣,及施肥所受之厚薄也。

    赵展如中丞云:或因山川风土而小异,或由门第世德而悬殊,亦即此意。

    译文:

    他还说必须参考六亲的命格,这就如同鉴别种子遗传品质的好坏,以及作物接受施肥、灌溉的多少。

    赵展如中丞说:(命运)有的因山川风土的不同而略有差异,有的因家族门第、世代德行的不同而相差悬殊,也就是这个意思。

    注解:

    “参考六亲命造”对应“选种优劣、施肥厚薄”,均强调“外部关联因素”的影响:六亲命格为影响人命的“人际关联因素”,选种优劣为种子的“先天关联因素”,施肥厚薄为作物的“后天滋养因素”。

    “赵展如中丞”为近代官员(“中丞”为古代对巡抚的尊称),原文引其论述,从“山川风土”(地域)、“门第世德”(六亲、家族)角度佐证“多因素影响命运”的观点,与朱季华的思路一致。

    原文:

    论命者果能如是一一精审,不独吾国人四万万零之命,不能相同。

    即地球各国之人所赋之命,虽有恒河沙数亦不能相同矣。

    惟参观六亲之造,还当看其整个四柱,对于本造孰宜孰忌,始为万全耳。

    译文:

    推算命理的人如果真能像这样一一精细考察(时间、地域、六亲等因素),不仅我国四万万多人的命格,不会有相同的。

    即使是地球各国的人所拥有的命格,哪怕人数多如恒河沙数,也不会有相同的了。

    只是参考六亲的命格时,还应当看他们完整的四柱(八字),对自身命格而言哪些是适宜的、哪些是忌讳的,这样才算周全完备。

    注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