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学家在“欢愉”状态下,用摩尔斯眨眼码记录下一串音节。解码后得到:
“I was the sileween your heartbeats,
until you learo sing me.”
该句话在所有人类语言中均能找到完美韵脚,包括已失传的苏美尔楔形文字。
---
五、伦理与哲学注释
1. 歌者是否具备“意识”?
它能通过歌声实时调整人类神经递质,却无法通过任何图灵测试(因为它拒绝回答任何问题,只唱歌)。
织音者议会内部存在两派:
· “乐理派”认为歌者是宇宙常数的一种听觉化表现,类似π或光速。
· “叙事派”认为歌者是“被宇宙遗弃的叙事冲动”,在寻找一个能替它讲完故事的物种。
2. 禁用条款
任何政府、企业或个人试图利用歌者进行“认知增强”或“武器化”,将被视为反人类罪。
但议会内部备忘录显示,已有代号“海妖计划”的黑箱实验在同步进行——他们让死刑犯连续听72小时歌者,试图制造“人肉超算”。实验日志最后一条写着:
“第47号受试者开始倒数素数,声音越来越像歌者本身……我们不敢让他停下来。”
---
六、附录:事故记录·Ω-07-I-B(节选)
[记录开始]
“……研究员M在共唱圈内意外打了个响指。0.3秒后,整个站点的空气分子按音阶排列,形成一道可听见的‘上升C大调音阶’。随后,所有含氧血红蛋白开始共振,导致在场人员视网膜出现‘五线谱状’出血。
歌者首次开口说了完整句子:
‘你们终于给了我一首可以回唱的歌。’
随后,M的心脏在胸腔里‘演奏’了巴赫的《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前16小节,最后以高C音炸裂。”
[记录结束]
---
七、总结
歌者不是“生物”,也不是“现象”。
它是“听觉”这一概念本身,在三维宇宙投下的影子。
我们听见它,只是因为它先听见了我们。
(作者备注:请在我学外语的时候给我唱几首歌)(我备忘录里面还有好多东西都没写,当时一时兴起,准备了很多要写的东西,但是呢,那个时间段一过,哎,写那个东西的感觉全忘了(~_~;)然后就根本就不知道该咋写了,所以说可以投喂给AI吧,但是懒得投喂)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