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重生清末之傲视列强! > 第386章 复兴镇的枪声

第386章 复兴镇的枪声(1/2)

    楚辰在欧洲的布局,开始慢慢产生效果。

    奥匈帝国在华夏的帮助下,凭空出现一支庞大舰队,并且在波黑地区开始逐步增兵,矛头直指塞尔维亚。

    奥匈帝国的行动,瞬间打破欧洲南部的平衡。

    1884年5月,德国、俄国和奥匈帝国的三国同盟条约到期,可是因为奥匈帝国和俄国在巴尔干半岛的利益冲突,同盟条约没有得到续签。

    俄国被排除在德奥同盟之外。

    感觉到被孤立的俄国,极度恐慌,不仅将亚洲兵力收缩回欧洲,还在积极与法国接触,谋求和法国的结盟。

    欧洲列强已经隐隐有了结盟互相对抗的苗头。

    与不平静的欧洲完全不同的是,1884年的上半年,是华夏难得的平静期,对外对内都没有战争,国内工业高速发展。

    这一切,源自于楚辰长期的布局。

    南边。

    通过在越南对法作战,斩断了法国通过越南向华夏渗透的野心,也将法国在东南亚的势力,彻底清除。

    通过对婆罗洲作战,掌握了南海南边最大的岛屿,与越南形成夹击之势,对南海彻底掌控。保证了南海的绝对安全。

    东边。

    通过琉球作战,对倭作战,将在东方海上对华夏虎视眈眈的倭国,彻底抹除。 并掌握了后世被称为“第一岛链”的岛屿链条,保证了东方海疆的安全。

    北边。

    东北侧靖边军陈兵吉林和黑龙江边境,令俄国不敢异动,更是利用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半岛的出手,以及新疆伊犁刘锦堂对伊犁河谷的出手,让俄国面临两线乃至三线作的危险,再也不敢对外东北产生不切实际的想法。

    平静的时间总是很短暂。

    1884年7月,华夏国内的人民,明显感觉到一丝异常。

    国内的兵力调动,太频繁了。

    除了福建原有兵力不动,其他沿海各省的兵力,都在向西向北调集,目的地,正是华夏和清廷的边界各省。

    华夏的兵力调动,自然逃不过清廷在华夏安插的情报人员的眼睛。

    为了应对华夏的兵力调动,慈禧让各省加紧备战的旨意,也迅速下达。

    双方厉兵秣马,大战眼看就要爆发。

    ……

    湖南常德府与湖北荆州府的交界处,这两年随着华夏的崛起,兴起了众多城镇。

    商人重利轻离别。

    自从湖南并入华夏,湖北仍处于清廷管辖之后,两地的发展差距开始显现。

    华夏的工业产品,无论是煤油、水泥、钢铁还是其他,便开始慢慢通过常德府津市以北的复兴镇,流向湖北。

    华夏出产的工业产品和茶叶等商品最为火爆。

    这样的情景,在众多与华夏交界的省份,全都在上演着。

    庞大的贸易逆差,让清廷感觉到财政上的危机,于是一纸令下,所有华夏进入清廷控制区域的货物,都需要盘查并效仿对外的关税一样,要缴纳税费,才能进入。

    复兴镇的生意,虽然因为清廷的旨意而受到一些影响。

    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负责驻扎在湖北一侧的清廷荆州新军,便通过各种私下收受贿赂,而对来自华夏的货物放行。

    7月20日,一支长长的队伍,从湖南一侧向复兴镇走来。

    负责复兴镇守卫的湖北新军第2镇1协2标3营管带杨威,双眼冒出灿烂的光芒。

    他对着自己手下前队的队官韩步进招了招手,韩步进快步跑了过来。

    杨威眼睛盯着远处走来的队伍,语气中充满了开心。

    “步进,让这支商队,走东边的小道通过。看样子,这好像是向北方运送的黑毛茶的商队,就这一个商队,也够咱们去那鸳鸯楼,享受一阵子吞云吐雾,飘飘欲仙了,哈哈哈哈!”

    杨威说完,便示意韩步进赶快行动。

    而他自己的心思,早就已经飘向了鸳鸯楼中。

    自从清廷开始让各地编练新军,但是又不给军饷,各地只好是各种变通。

    湖北按照清廷要求,必须编练2个镇2.5万人的新军。可是按照清廷练兵处在帝都编练新军的价目,一万人的军队,一年就需要100万两银子的费用!

    其月薪,更是比淮军还要高。

    士兵4.8两。

    排长25两。

    队官50两。

    管带100两。

    标统150两。

    协统250两。

    统制400两。

    这些,都是武卫军的待遇,他们属于慈禧最倚仗的精兵,自然有大笔的款项可以支持。

    可是湖北这个地方,又哪有那样的财力,或者就算有那么多的银子,又有谁愿意花在练兵上呢?

    所以湖北按照低标准编练了第一镇以外,第二镇的官兵,直接就是把之前的练军,换了身衣服,充当了第二镇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