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铁西区在历史发展中,融合了多民族文化。这里曾是满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各民族在这里交流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在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中,还能看到满族剪纸、蒙古族歌舞等文化元素的展现,这些文化传统代代相传,成为铁西区文化脉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这片土地上,也涌现出了一些历史人物。其中,辽吉纵队独立一师师长马仁兴在四战四平中表现英勇,他始终冲锋在前,在四平攻坚战中不幸中榴弹,壮烈牺牲。东北各界人士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辽吉省委追认他为“辽吉功臣”,并将四平市最繁华的街道命名为“仁兴街” 。马仁兴师长的雕塑依然屹立在四平大地上,他的英勇事迹和奉献精神激励着后人不断奋进。
三、必游景点
四平战役纪念馆
四平战役纪念馆位于铁西区英雄大街60号,是纪念解放战争中着名的四平战役而设立的专题纪念馆 ,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馆内陈列着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图片和资料,通过实物展示、场景复原、多媒体演示等多种形式,生动再现了四平战役的全过程。在这里,游客可以深入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感受革命先辈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畏强敌、浴血奋战的精神。每一件展品、每一段文字介绍,都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战火纷飞和英雄们的无畏与坚毅。
英雄广场
英雄广场位于铁西区英雄大街和迎宾街交汇处 ,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18年,原是日本南满铁路四平街地方事务所创建的四平街公园,此后经历了六次更名。1939年日本侵略者将其改名为中央公园;1946年国民党进驻后改名为中山公园;1948年3月13日四平解放,4月18日为纪念在民族民主解放及四平战役中牺牲的英雄儿女,改名为烈士公园;1980年改名为儿童公园;2003年改建为英雄广场,旨在勿忘历史,传承革命精神。如今的英雄广场有战役纪念馆、时钟长廊等多处景观,每天都有很多市民在此休闲娱乐以及开展纪念活动,它不仅是市民的休闲场所,更是承载着城市历史记忆和革命精神的重要地标。
仁兴里沉浸式街区
如前文所述,仁兴里沉浸式街区是铁西区的一大亮点。这里独特的设计和丰富的业态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市民。漫步在街区,欣赏着国风演艺,参与国潮互动,品尝着网红美食,仿佛穿越时空,沉浸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街区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古色古香又不失现代气息,与周边的商贸企业相互映衬,形成了一道独特的城市风景线。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这里都充满着活力,白天可以感受其文化魅力,夜晚则能领略其璀璨灯光和热闹的氛围。
四、历史遗址
除了上述与四平战役紧密相关的遗址外,铁西区还有一些见证城市发展的历史建筑。在铁西区的老城区,还保留着一些日式建筑,这些建筑建于日本占领时期,具有典型的日式风格,是那段特殊历史时期的见证。它们的建筑结构、外观设计,都反映了当时的建筑特点和文化背景,对于研究东北地区的近现代史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历经岁月沧桑,但这些建筑依然屹立不倒,它们承载着城市的记忆,也让后人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历史的变迁。
五、民俗风情
铁西区的民俗风情丰富多样,融合了多民族的文化特色。在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这里有着浓厚的节日氛围。春节期间,家家户户张贴春联、放鞭炮,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充满了温馨和欢乐。元宵节时,会举办热闹的灯会和舞龙舞狮表演,人们走上街头,观赏花灯,参与民俗活动,感受节日的喜庆。
此外,满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习俗在这里也有所保留。满族的颁金节,是满族的重要节日,人们会身着传统服饰,举行祭祀、歌舞等活动,庆祝满族的诞生和传承。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虽然在铁西区不会像在草原地区那样大规模举行,但也会有一些小型的庆祝活动,如蒙古族歌舞表演、传统体育项目展示等,让人们能够领略到蒙古族的文化魅力。
六、特色美食
李连贵熏肉大饼
李连贵熏肉大饼是铁西区乃至四平市的传统名吃,已有近百年历史。熏肉选用优质猪肉,经过多道工序腌制、熏制而成,色泽棕红,味道鲜美,肥而不腻。大饼则用烫面制成,外酥里嫩,层次分明。吃的时候,将熏肉切成薄片,夹在大饼中,再配上葱丝、面酱,口感丰富,令人回味无穷。无论是在街边小店,还是在高档餐厅,都能品尝到这道美味。它不仅是当地人喜爱的美食,也吸引了众多外地游客前来品尝。
东北炖菜
东北炖菜是东北饮食文化的代表之一,在铁西区也深受欢迎。常见的有猪肉炖粉条、小鸡炖蘑菇、鲶鱼炖茄子等。这些炖菜以食材丰富、味道浓郁着称,将各种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