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德惠市乡村旅游的亮点,产业园内种植有多个品种的香瓜,修建了观光步道、采摘区、科普馆。夏季香瓜成熟时,游客可入园采摘,品尝新鲜香瓜,了解香瓜种植技术。园内还设有农家乐,以香瓜为原料制作的甜品、菜肴独具特色,适合亲子游和农业体验。
古刹、寺庙与历史遗址
- 宝山寺:位于大青嘴镇,始建于清代中期,现存大雄宝殿、观音殿等建筑,为传统中式风格,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寺内香火旺盛,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举办庙会,香客云集,周边村民前来祈福,庙会期间还有戏曲表演、小吃摊位,热闹非凡,是当地宗教与民俗活动的重要场所。
- 辽金古城遗址:分布在菜园子镇、万金塔乡等地,其中菜园子镇古城遗址规模较大,城址呈方形,周长约2000米,城墙为夯土筑成,残高2-3米,墙外有护城河遗迹。遗址内出土了辽金时期的陶瓷片、铁器、铜钱等,推测为当时的军事或行政聚落,对研究辽金时期东北地区的聚落分布有重要价值。
- 新石器时代遗址:主要有卧虎岭遗址、半拉山遗址,位于松花江沿岸,出土了大量打制石器、磨制石器和陶片。石器有石斧、石刀、石镞等,陶片多为夹砂陶,饰有绳纹、刻划纹,反映了当时先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是德惠市最早的人类活动遗迹。
- 清真寺:位于胜利街道,始建于民国时期,是德惠市回族群众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式与伊斯兰元素,大殿顶部为穹顶设计,外墙有阿拉伯文书法装饰。清真寺平时对信众开放,节日期间举办宗教活动,体现了德惠多民族和谐共处的景象。
民俗风情
德惠市的民俗风情兼具东北农村特色与多民族文化元素,生动鲜活:
- 德惠皮影戏:是当地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距今已有百年历史。皮影以驴皮为原料,经雕刻、染色制成,造型精美,人物、动物形象栩栩如生。表演时,艺人在幕后操纵皮影,通过灯光投射在幕布上,配合唢呐、板胡等乐器伴奏,演唱东北大鼓调,剧目多为民间故事、历史传说,如《杨家将》《白蛇传》等,深受群众喜爱,现已成为非遗保护项目。
- 东北大秧歌:在德惠城乡广泛流传,每逢春节、元宵节等节日,村民自发组织秧歌队,队员身着彩衣,手持彩扇、手绢,随着锣鼓声扭出各种队形,如“二龙戏珠”“十字梅花”等。秧歌队中还有丑角、唐僧、孙悟空等角色,表演幽默诙谐,热闹非凡,是节日期间最受欢迎的民俗活动。
- 满族萨满祭祀:在部分满族聚居村落仍有保留,仪式由萨满主持,身着神服,头戴神帽,手持神鼓,通过舞蹈、吟唱与“神灵沟通”,祈求风调雨顺、族人平安。神服上缀满铜铃、彩布,舞动时铃声作响,配合鼓声与吟唱,场面庄重神秘,如今多在文化展示活动中呈现,成为传承满族文化的重要形式。
- 农耕习俗:春耕时,部分农村保留“开犁礼”,农户在田间摆上祭品,焚香祭拜土地神,祈求丰收;秋收后举办“打场节”,村民们聚集在打谷场,用传统农具脱粒,男女老少分工协作,一边劳动一边唱歌,欢声笑语不断,展现了丰收的喜悦。
特色美食
德惠市的美食根植于黑土地的物产,以东北家常菜为主,兼具地方特色:
- 德惠炒粉:是当地最具代表性的小吃,选用红薯淀粉制作的粉条,与肉丝、鸡蛋、豆芽、青椒等一起爆炒,调料用酱油、蒜末、辣椒油等,口感筋道,酱香浓郁,辣中带鲜。街头巷尾的炒粉摊是德惠人的“深夜食堂”,搭配烤串食用,是经典组合,已有数十年历史。
- 松花江全鱼宴:以松花江野生鱼类为原料,做法多样,有红烧胖头鱼、清蒸鲫鱼、油炸白鱼、酱焖嘎牙子等。其中红烧胖头鱼选用10斤以上的大鱼,用酱油、冰糖、八角等调料慢炖,肉质鲜嫩,汤汁浓郁;油炸白鱼外酥里嫩,蘸椒盐食用,鲜香可口,是菜园子镇、松花江镇的招牌菜。
- 粘豆包:德惠农村冬季的传统美食,用黄米面或糯米面包裹红豆馅,蒸熟后蘸白糖食用,口感软糯香甜。腊月里,农户们会批量制作,冷冻保存,整个冬天都能食用,春节时更是必不可少的食品,象征团圆美满。
- 郭家镇熏肉:选用本地猪肉,用松木、柏木熏制后卤煮,肉质紧实,熏香浓郁,切片后肥瘦相间,不柴不腻。搭配刚出锅的馒头或薄饼食用,风味更佳,是郭家镇的特色产品,已有百年历史,如今通过真空包装销往各地。
- 布海香瓜甜品:以布海镇特产香瓜为原料,制作香瓜汁、香瓜沙拉、香瓜冰淇淋等甜品,口感清甜爽口,夏季食用解暑降温。香瓜的清香与牛奶、奶油等搭配,形成独特风味,是布海镇农家乐的特色美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旅游指南攻略
最佳旅游时间
德惠市四季分明,各季节旅游特色不同:春季(4-5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