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经济发展
大连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港口城市,经济实力雄厚。近年来,大连经济保持着稳定增长的态势,2024年,大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516.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 。大连聚焦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主导产业,重点打造绿色石化、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一代汽车、中高端消费品工业五大主导产业。
- 绿色石化产业:大连的绿色石化产业发展成熟,以长兴岛(西中岛)石化产业基地为核心,已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这里拥有全球前列的乙烯项目规模,原油加工能力、px产能、ptA产能均居全国前列。从炼油到芳烃、烯烃,再到工程塑料、可降解塑料、聚酯、聚酯薄膜等产品,实现了从“一滴油”到“一匹布”“一件时装”的全产业链打通,推动了大连绿色石化产业向精细化、高端化迈进,该产业基地还入围“全国高质量发展化工园区30强”,绿色石化成为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是大连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其中船舶海工产业尤为突出。大连拥有新中国第一艘万吨远洋货轮、第一艘超大型油船、第一艘航空母舰等众多辉煌成就。目前,大连已形成集船舶建造、修理、配套、技术研发及试验等为一体的完整产业体系,年建造能力达1200万载重吨,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大连还在不断研发和生产高技术船舶和船舶配套产品,如全球首艘7500立方米液态二氧化碳运输船、单舱世界最大LNG燃料舱、全球最大集装箱船用曲轴等,打破了国外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
- 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大连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了显着进展。在新能源方面,大连的海上风电项目发展迅速,庄河海上风场的300余座白色风车组连成海上森林,源源不断地将风能转化为绿电,点亮万家灯火。渔光互补并网、海上风电制氢等典型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拓展,红沿河核电站6台机组全面运营,清洁能源装机和发电量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人工智能领域,大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纳入国家重大项目,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算力支持。大连还积极培育壮大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大连还高质量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和科技服务业、数字技术等新兴服务业,大力发展金融、物流、旅游等基础服务业。大连港是中国重要的港口之一,拥有世界上最大的45万吨级原油泊位、40万吨级矿石泊位、2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可满足国际主流的最大等级船舶停靠。106条集装箱航线联通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实现《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核心港口全覆盖 ,年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均位居全国前列,是大连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三、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一)历史变迁
大连地区历史悠久,早在6000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生存繁衍。
- 先秦至西汉时期:先商第三代王相土从今辽东一带移居河南商丘,开辟了蓬莱至大连航线。商末周初,大连地区建有多处石棚,是辽东半岛石棚分布最广、类型最全、数量最多的地区。春秋时期,大连地区青铜文化日趋繁荣,齐桓公为开发辽东,向辽东地区批量移民。战国时期,大连地区属燕国辽东郡辖区。秦汉时期,大连地区仍属辽东郡辖区,西汉时期设置“沓县” ,汉武帝还从山东、河北移民到辽河下游一带和大连地区从事开垦。
- 南北朝至宋朝时期:三国时期,大连地区改称“东沓县”。东汉中后期,义军曾在大连境内长山列岛活动。晋时大连地区称“三山” ,南北朝时期处于高句丽统治之下。隋曾三次东征高丽,大连地区或成为进军路线,或成为战场。唐朝初期,大连地区归属安东都护府积利州,时称“三山浦”。辽朝时,大连地区属东京辽阳府,辽设苏州、复州;金改苏州为金州。
- 元朝至明清时期:元设金复州万户府,明设金州卫,清设金州厅,明清时称“三山海口”“青泥洼口” 。明初,倭寇侵扰沿海,刘江在1419年击败倭寇,保障了海运畅通。1897年,沙俄侵占大连,将其命名为“达里尼”,意为“遥远的城市” 。1899年始称大连市。第一、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军侵扰大连地区。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使大连沦为俄、日殖民地近半个世纪,其中日本殖民统治达40年。
- 中华民国时期:抗日战争胜利前,大连一直是日本殖民地。1919年,关东都督府的民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