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哈哈哈,大明 > 第 21章 恐怖的嫂嫂

第 21章 恐怖的嫂嫂(2/3)

头亲戚都靠不住,余家养了自己这些年,还帮自己成家立业!

    这就是再造。

    见如意要磕头,茹慈赶紧走到如意跟前,说什么也不让如意磕下去。

    这头磕不得,也不能磕!

    见如意明白了自己心意,茹慈把目光看向陈婶和小肥。

    “婶婶,你和小肥也是一样,小肥也大了,陈家不能没了子嗣,宅子我也同样安顿好,家散不了!”

    陈婶年长,她比任何人都知道这里是多大的情义。

    余家养活了母子两人这些年,小肥又吃的多,一个人一顿吃三个人的饭。

    如此大的胃口余员外和令哥一句话都没说。

    都说日久见人心,这情谊若是忘了,那真是活该自己一辈子的劳苦命。

    这是活命之恩。

    如今余家要帮着自己立门楣这就是再造,只要自己的儿子不傻,紧紧跟着令哥。

    那自然会有人来跟着自己的儿子。

    不要说这些人势利,人家只不过也想带着家人把日子过好。

    如此一来自己儿子手底下就有了人,陈家就可以由小门小户走向大户。

    如此一来,自己儿子就成了陈家最有出息的。

    望着不说话一直在流泪的陈婶,茹慈上前替她轻轻抹去眼泪:

    “婶婶,这不是赶你走,令哥今后还少不了你们母子呢!”

    “夫人,这恩情一辈子都还不清!”

    “那就不还了,咱们就好好的照看这个家,紧紧地抱在一起,一步步的往上走,子子孙孙都住在一起……”

    “好!”

    茹慈给如意还有小肥安家了,家就在宅子旁边,离的很近,数步的距离而已。

    看似变了,一切根本却没变,大家更亲近了。

    一个家族的开枝散叶光靠自己不行,必须要有一帮子知根知底的人在一起,无数个小家后面往前推。

    小家帮助大家,大家反哺小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余家现在做的就是这件事。

    等把这两家忙完了还有从一开始就跟着余令的老修,谢添,李大牛,孙长久,吴法友五人。

    这些人从余令当小旗的时候开始跟着余令,余令自然也不会忘了他们。

    他们也要安家,也要开始享受余家的反哺。

    如此一来长安地图上就有七个小点点。

    这七个小点点可以复制余令的做法,他们的身边也可以有小点点。

    当这些小点点之间连成一条条密密麻麻的线后……

    这张网才算彻底的铺开。

    余令终于明白先辈为什么要“养望”了。

    长安就是一个巨大的人情社会,用名换利很容易,而想用利换名就很难。

    余令觉得这就是炒作,和流量为王的概念差不多。

    本质还是为了名和利。

    细细想起来,孔融的让梨,王祥的卧冰求鲤,李密的牛角挂书等,余令拍了拍自己的脑子……

    觉得自己有辱先贤了。

    余令觉得自己应该是累了,需要散散心,想到了立刻就做,余令骑着马直接冲到了长安城。

    如今的长安城更热闹了。

    外地来的商人站在城门口打量挂在上面的人肉干。

    如今这些肉真的干了,不臭了,也成了长安的一道最吓人的景观。

    进城的大小官员看到这个心里都会咯噔一下,脑子不由自主的就会想起自己昨日做了什么。

    进城的外地商贾看到这个的时候心里也会咯噔一下。

    待看到石碑上镌刻的告示,他们又开心的笑了。

    石碑上不光写清楚了原因,还明确的写了商税多少。

    石碑上写的很明白,如果有衙役乱超过石碑上镌刻的标准……

    可以直接告官。

    不过,长安的税是真的高。

    大明建国前对商人征收“官店钱”税率是十五税一,大明建国后放宽到二十分取一,不久又放宽到三十税一。

    如今长安的商税二十取一。

    如果真如传言的那般没有官吏压迫,吏治清明,不需要走各种关系,这些商税倒也可以接受。

    如果这些都是谣传……

    今后长安的生意就不用做了,税率高不说,还得给各种官员送礼,吃过一次亏,傻子都不会来第二次。

    “客人哪里来?”

    “汉中来卖茶籽的!”

    “是油茶么?”

    “是的!”

    “等等,我看看啊,东西不错,知府衙门说了,茶籽属于生活资料,这个不收税,进城后大街边上自己找位置卖!”

    一群人闻言齐声道:“不收税?”

    “是的,不收税,如果卖的好记得还来长安,也不能光卖茶籽,走的时候可以带一些花椒回去卖!”

    “除了这些,金花茯茶,西凤酒,黄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