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哈哈哈,大明 > 第 47章 一盏灯

第 47章 一盏灯(2/3)

可怜,黄巢,李茂贞以及朱全忠等人的兵火,让慈恩寺的殿宇几乎付之一炬。

    唯有大雁塔坚强存活。

    长兴年间西京留守安重霸对寺院进行了局部重修,但规模已远不如昔日,仅限于原来的塔院。

    好不容易有点起色,宋熙宁年间的一场大火快烧完了。

    依旧唯有大雁塔坚强存活。

    本以为苦日子结束了,蒙、金之间的战争让大慈恩寺也再次遭到兵火。

    除大雁塔之外,其他寺宇全毁了。

    到了大明朝,兴平王朱志?在永乐年间再次让它复活。

    他修建了山门、廊底、方丈、僧堂,也塑造诸佛、天王等佛像,并邀请高僧,把诸佛请了回来。

    到现在数百年过去了……

    大慈恩寺没好起来,也没有毁坏,只是老了,和长安一样落寞了。

    只有几个老僧在维持着人气,靠着他们的人气撑着它,才没倒下去。

    不过也扛不了多久,虫穿蚁蚀,柱子上全是洞。

    听说余令要修大雁塔,向佛的老爹格外的开心。

    他对着大雁塔再次许愿,如果自己的儿子余令能中举人。

    他要用毕生之力来修建大慈恩寺。

    大慈恩寺的僧人对余令的到来格外的开心。

    因为余令不光要修大雁塔,还给他们带来了过冬的棉衣。

    “公子良善,神佛庇佑!”

    余令收回了目光,拍了拍大雁塔的砖石,然后走出大雁塔,本想估算一下大概需要花多少钱。

    进来一看余令发现自己的失算了。

    塔身内部木梯坏了,三层以后人上不去了。

    现在大雁塔的上面成了鸟的安乐园,肉眼可见的鸟窝,还有一坨坨的鸟粪。

    “我要修大雁塔!”

    老僧哪怕知道余令来此就是修大雁塔的。

    但这话没从余令嘴里说出来,如今余家公子亲口说出来了,那就是立言了。

    “敢问高僧法号?”

    “贫僧法号苦!”

    “公子良善,有些事老僧不的说,此事绝非易事,贫僧这些年住在这里,也曾想修缮,但我算了一下……”

    余令扭头道:“大概需要多少钱财?”

    老僧不想欺瞒余令。

    因为余令是这些年来头一次说出要修大雁塔的人。

    而且余家也不是长安特别有钱的富裕人家。

    “非数百两银钱可达成之事!”

    余令闻言点了点头,光是看里面的复杂的结构就知道这件事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人工,匠人,木头,这都是要花钱的地方。

    而且大雁塔太高了。

    高也就意味着施工难度大,后世修一下花多钱不知道。

    但那手脚架一围起来就是大半年,可想而知多难。

    如果光是搭建木梯子其实也花不了多少钱。

    难的是梯子桁架结构和塔身是结合在一起的。

    这才是最要命的,就怕修着修着把塔身修裂开了,如果这样那就是大罪过了。

    怕是被后人指着脊梁骨骂。

    “钱财之事高僧无须担忧,长安这么多人,这么多富人,我相信他们一定会捐点钱财,希望神佛的庇佑的!”

    老僧闻言苦笑。

    如果这个法子有用,大雁塔就不会这个样子了。

    他去求过,人家也都给了,十文二十文不等,有钱的会给个几两银子。

    可这些钱只能维持院里的几个人的生计。

    指望那百十文的钱来修大雁塔,苦大师觉得自己就算活一百岁都不见得能看到那一天。

    怕是需要徒孙的徒孙。

    “余公子,贫僧不是泼冷水,很难!”

    “难什么难,饥饿营销,名额限定,筑碑立传,写进县志,恩赏牌匾,不要多,就给一百个名额。”

    “如果还不够,我就去找矿监.....

    我要在大慈恩寺里供奉大明国运牌位,为万历爷祈福,为天下苍生祈福,为大明祈福……”

    余令嘿嘿一笑,狡黠道:

    “他们不给,是不是朝廷就可以认为他们有别样的心思。

    连大明国运牌位,连为万岁爷祈福都不舍得出钱,这样的人……”

    苦大师愣住了,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余令的话太吓人了,吓死人就算了,问题是自己还有部分听不懂。

    饥饿营销是什么?

    名额为什么限定?

    长安的风有点凉,可苦大师却觉得浑身燥热。

    余令的话虽然吓人,但如果成功,能看到这座宝刹重现光辉。

    死也值得。

    “从明日起,我定会率领大慈恩寺僧供明灯一盏,为公子全家祈福祝愿,祝公子家族繁荣,子孙绵延!”

    “若公子成功,让这宝刹重现昔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