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二手穿越:大耳贼刘备 > 第226章 徐州平定

第226章 徐州平定(1/2)

    几天后,刘备在营中见到了陈登。

    与糜竺想象中不同,陈登其实很容易接触,完全没有因为家世而摆什么架子,听闻刘备要见他,立刻便随着糜竺快马赶来了。

    其实陈登和刘备很像。

    无论是长相还是气质,都很相似。

    身为公侯世家子弟,但却穿着束袖武衣,身佩长剑,刚健挺拔,看着像是将门之后。

    常带着一丝爽朗的笑,而眼神看起来又比较沉静,让人很难猜度其心思。

    年龄也相当,陈登比刘备小两岁。

    就连说话的方式都很像——都喜欢把话说明白,也都喜欢直接简单的表明态度。

    “久闻刘使君大名,登深慕之。使君欲举登为孝廉,登感激不尽,但不知登要以何为报?”

    陈登刚见到刘备便直奔主题。

    “无需报偿,只需元龙匡正持义即可。”

    刘备也不啰嗦,直接说道:“备要为三十万徐州饥民求活,凡舍粮安民者,便可尽取宗贼之土,元龙可愿帮徐州之民?”

    “无需……”

    陈登愣了愣:“刘使君只为活人?”

    “为活人,也为安定徐州。”

    刘备点头:“别的事想必子仲都已与元龙说过了,备举孝廉不是为了让元龙入我门下,只想以此请元龙效我之道。”

    “使君之道,恐受天下非议啊……登也听闻使君未取丝毫利禄,一直在惩戒宗贼济民扶困。”

    陈登低下了头,低声问道:“但登不解,使君为何善庶民而恶华士?士人可助使君高官显爵,庶民却不能……使君为何如此?”

    “黄巾在青徐三年,从数千到如今的数十万……华士们在这些年做了什么?”

    刘备摇头:“青州豪族皆宗贼,徐州豪族皆分宗……令尊曾任剧县令,元龙对青徐应该都是熟悉的。”

    “黄巾为何而起,元龙应该也是清楚的。”

    “若黄巾一直不定,元龙也该知道最终会是什么结果……”

    “乱民一直裹挟流窜,饥民便越来越多,越来越无法平定,田地会一直无人耕种。待千万民众皆佩黄巾,整个天下便皆无可食之地……到那时,你我,或是所有士人,谁能独善其身?”

    陈登抬起头看着刘备,轻轻点头:“登明白了……但登乃族内晚辈,无法得族内全力,只能尽力而为。”

    刘备笑道:“元龙只需劝服徐州有智之士,那些劝不动的蠢人,自有恶人劝其行善。”

    “劝得一县,元龙便得一县,劝得一郡,便得一郡……元龙族内,将来未必比得过你一人之势。”

    陈登摇头:“使君,登亦无需报偿。”

    “需要的,你得势了,才好护我。我不受讼困,才好护持你。”

    刘备正色说道:“仁义要有,利益也要有,这才是我的道。”

    陈登俯首:“登愿效使君之道。”

    ……

    送走陈登这个善人,刘备又开始接待恶人。

    “王景兴,那王松是你族弟吧?他寇掠郯县之事你可知道?”

    刘备所说的恶人,是王朗。

    “刘使君,此事朗并不知情,王松与朗并非一家……”

    王朗也知道臧霸占了三公山,但并不打算招认指使王松之事。

    王朗的族弟王松仍然在三公山的营寨里关着。

    在臧霸被刘备辟用后,王松聚众为寇的罪名就已经坐实了。

    臧霸其实很少杀人,如非必要,他向来是乐意与人为善的——也只有这样的性子才适合乱世,那种动不动就杀人的暴徒没前途的。

    “哦?既然那王松与你无关,那我就诛他满门便是了……我本来还以为他是你弟弟,还想着看在景兴兄面子上饶他一命……”

    刘备闻言直接转头:“宣高,去把那王松……”

    “且慢!”

    王朗本以为刘备是来问罪的,却没想到是这么个意思,赶紧拦住刘备的话头:“使君,上天有好生之德,不如留他性命做苦役,也好以劳补过……”

    刘备点头:“那也行啊……不过,我这里没那么多粮食养这种贼寇做苦役。听说下邳广陵等地多有良田,若景兴兄能弄些粮食来,那倒是可以多养些劳役。”

    “这……良田皆有主……”

    王朗也是个聪明人,已经知道刘备的意思了,但却不敢答应:“朗要如何取之?”

    “我不管你怎么取,骗也好,偷也罢,抢也行。”

    刘备指了指营外的粥场:“我只管安置饥民,你自去取粮来此,反正王松全家的性命都在你手上,你看着办。”

    其实王朗知道,不止王松全家的命,若是没能把事办成,王朗自己全家也同样随时会“死在泰山贼手里”。

    每个人都是有用的,主要是得用对地方,还得用对方法。

    而且,王朗办事其实是很有一套的,而且人面确实广。

    王朗派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