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反握着如秀的手,轻柔又坚韧。
“嫂嫂,丹娘知道您也好,母亲也好,都是因为疼爱丹娘,都是为丹娘将来想的……”
“只是,不管是嫂嫂还是父亲母亲和祖父母……都不能替丹娘谋算一辈子,有些事是丹娘必须独自面对的。”
“丹娘这样的闺阁女子,见到的男子本就少……其实母亲也好,嫂嫂也好还有其他堂嫂们也好,大都成亲前都没见过几个男子。”
“对我们女子来说,有几个不是盲婚哑嫁呢?”
“可丹娘是亲身经历过被姜公子救了,也知道他是个品德高洁之人……”
“不瞒嫂嫂,丹娘私下里也派人去打听过姜公子……知道他读书是极好的,为人是真君子,并非是那种伪君子。”
“丹娘还想过,我们窦家除了嫂嫂外,嫁过来的堂嫂们无一例外都是武将家的。堂姐们嫁的也是武将家的……”
“嫂嫂您最是知道的,只要咱们大应朝国泰民安,边疆安定,咱们大应朝还是更看重文臣。”
“即便没有姜公子救丹娘这个事,丹娘想的也是若结亲,还是得选从文的家族为好。”
“嫂嫂理家时教过丹娘,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竹篮子里。
否则一旦这个竹篮子掉地上了,恐怕竹篮子里的鸡蛋就全都打碎了。”
“选择姜公子,一来的确是丹娘的私心,二来姜公子毕竟是姜家子弟,他读书又好……已是丹娘能想到的最好的人选了。”
当然,姜公子长得也是极俊秀的……
这话,窦霞丹却是不好意思说出口了。
窦二夫人已经呆住了。
她从未想过,她家丹娘平时乖巧柔顺……能想到这么多。
倒是她这个做母亲的小瞧了自家闺女。
如秀也很欣慰。
这姑娘也算是她带大的。
自她嫁来窦家后,这姑娘和她的妹妹就喜欢黏着她。
当然,也算是她教出来的。
这姑娘不是那种只为了个男子就一头扎进去,什么都不管不管就好。
“嫂嫂,母亲……您们也不用替丹娘担忧,若这门亲事真的能成,不管姜十三夫人如何……那丹娘也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啊!”
如秀便轻轻笑了起来。
这姑娘打的一手好算盘。
管家理账做生意都不在话下。
仔细想想,尤其是做生意这方面,这姑娘真是老天爷追着喂饭吃……
这样的姑娘,真要和姜十三夫人交手,谁吃亏还不一定呢。
……
而为了窦家的未来,需得和文臣家联姻也的确是刻不容缓的。
窦家祖上有几代就是没有和任何一家文臣联姻,后来上前线时都没个帮衬说话的文臣。
不但功劳没多少,窦家还差点绝嗣了……
若不是有一位老祖上战场前幸运的留下了一个遗腹子,窦家可真就没了。
而姜家……功利些说,若是窦家真有哪位姑娘能嫁过去,即便是嫁给姜家的旁支,也是极好的。
就怕姜家旁支都看不上武将之家的姑娘。
“二婶母,其实,丹娘考虑的是很对的。”
“说老实话,咱们武将家的姑娘,尤其是家中男子品级并不高的武将家姑娘,那些文臣家但凡有选择,恐怕都……”
如秀苦笑着摇摇头。
后面的话也就不说了。
窦二夫人也心有戚戚焉。
她也是低等武将家的女儿。
她母亲也是出身低等武将世家,且在她一岁几个月时就因重病撒手人寰了。
她父亲也是走了狗屎运,续娶了一位文臣家的丧母长女做继室夫人。
她自小是继母亲带在身旁一手教养长大的,这才比一般武官职低微武将家出身的姑娘眼界开阔许多……
她自嫁到窦家来后,也看出了窦家的隐患。
和秀娘一般,平时私下里闲聊时,也多有担忧。
可她做母亲的依然不想让自己如珠如宝养大的闺女被未来婆母拿捏磋磨。
只想一想,她就心痛的不行。
只是,看着女儿可怜兮兮的模样,又很是心软。
“罢了!丹娘,你先回你自己的院子去罢!姜家的事容母亲和你父亲以及你祖父母商议一番再做打算。”
见母亲松口了,窦霞丹很是欢喜。
但也和母亲保证说:“母亲放心,若是姜家那边坚决看不上女儿的出身,女儿保证不会再纠缠!亲事上也随长辈们做主……”
窦二夫人摆摆手,“你知道就好,且先回去罢。”
窦霞丹点头,给自家母亲和如秀福身行礼告退。
“秀娘……你看这事闹的。”窦二夫人疲惫的揉了揉眉心。
如秀过去扶着她的胳膊笑着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