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麦城悲歌与武圣传奇 > 第459章 饭凉了,烟还在

第459章 饭凉了,烟还在(2/2)



    老人话音刚落,毫无征兆地,窗外骤雨倾盆。

    豆大的雨点砸在屋檐、石板、泥土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密集声响。

    陆史官本能地想躲雨,脚下却像生了根一般。

    他愕然发现,那阵阵雨声,并非杂乱无章,其节奏起伏,竟与他在古籍中读到的《春秋》农谣——那首祈求风雨顺时的古老歌谣——分毫不差!

    雨滴是鼓点,风声是吟唱,整个天地,都在为那老农的“守正”之言而伴奏。

    陆史官呆立当场,如遭雷击。

    他终于明白了,神,不在于显现的形迹,而在于那深入人心的声音。

    当夜,他回到驿站,就着烛火疾书一封奏折。

    归朝之后,他删尽了所有搜集来的神异鬼怪篇章,唯独在《国祀典·关帝考》的卷末,恭恭敬敬地录下了一句他从讲理坡悟出的话:“民自奉之,因其所行。”

    秋收过后,一场大疫自南向北席卷而来。

    邻近的村庄哀鸿遍野,百姓传言是“邪祟作乱”,家家闭门不出,在门口焚烧符纸,烟熏火燎。

    讲理坡也开始有人发热昏沉,人心惶惶。

    可已经长成壮硕青年的阿耕却没有去请道士,反而将村里人召集起来,在村口那口荒废多年的大灶前,重新生起了火。

    他率领众人,每日午时阳气最盛之时,用大锅熬煮辛辣的姜汤蒜粥,然后挨家挨户地分送给病家。

    说来也怪,那些喝了汤粥的人,夜里多半会做同一个梦。

    梦里,一个红脸长须、凤眼蚕眉的伟岸身影会来到他们床前。

    他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只是手持一柄青龙偃月刀,对着屋角最阴暗的地方,虚虚地一划。

    没有刀光,没有声响,可那角落里仿佛有生命的阴翳,便如见了光的冰雪,自行退散了。

    七日之后,当邻村还在被瘟疫折磨时,讲理坡的病人竟已尽数痊愈。

    邻村的村正带着重礼前来感谢,询问阿耕究竟用了什么神丹秘法。

    阿耕只是指了指那口还在冒着热气的大灶,沉声说:“火旺则阳盛,心正则鬼避。他老人家教给我们的,从来不是如何斩妖除魔,而是如何守住自己的一颗正心。”

    冬至,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万籁俱寂,大雪无声地覆盖了整个讲理坡。

    阿耕独自坐在灶屋里,借着一盏昏黄的油灯,修补着夏日里被磨破的蓑衣。

    忽然,那早已熄灭的灶膛里,“呼”的一声,凭空燃起一团明亮的火焰。

    那火没有温度,不带丝毫燥热,只是静静地燃烧着,无需添柴,光芒柔和而坚定。

    火焰之中,一个年轻武将的身影渐渐清晰。

    他面如冠玉,英气逼人,正是传说中关圣帝君的义子,关平。

    他的嘴唇在不停地开合,却没有发出任何声音。

    阿耕放下手中的蓑衣,死死地盯着那火焰中的身影,凝神细看,凭着多年来与那无形之客的心意相通,他终于读懂了那无声的唇语。

    “父亲说,最后一程,不必送。”

    话音在阿耕心中响起的一刹那,灶膛里的火光猛地一闪,骤然熄灭。

    紧接着,挂在墙上,那双老人留下的、阿耕一直珍藏着的旧草鞋,竟毫无征兆地缓缓腾空,悬浮在灶口上方三寸之处。

    鞋尖朝外,仿佛在等待一位即将远行的主人穿上它,踏上最后的旅程。

    片刻之后,伴随着一阵微不可察的、穿门而入的风,那双草鞋飘飘悠悠地飞出了门外,悄无声息地消失在漫天风雪的黑夜里。

    千里之外,一座早已荒废的古庙檐角,一只孤零零的铁钉上,不知何时多了一只破旧的草鞋,鞋底还沾着些许新鲜的泥土,底下,稳稳地压着半片早已干枯的赤色花叶。

    灶屋里,阿耕缓缓站起身,走到门口,将木门轻轻合上,发出“吱呀”一声轻响。

    他对着门外沉沉的雪夜,低声说了一句:“走好。”

    门被关上,最后一道门槛隔开了两个世界。

    屋里是温热的寂静,屋外,是越下越大的雪,一夜之间,仿佛要将整个讲理坡连同它所有的秘密,都埋进一片亘古的纯白里。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