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形成历史闭环。】
10 月 24 日清晨,通信恢复后的第一份加密电报发出时,陈恒特意在末尾添加了 “烟雾通信测试成功” 的备注。他走到铁塔下的烟雾发生器旁,残留的灰烬已被风吹散,地面上的燃烧痕迹(直径 37 厘米)与 1962 年的铁塔基础半径相同。“极端环境下没有废材料,” 他对检修设备的战士说,笔记本上新添的 “骆驼粪便加密参数表” 里,每一项数值都标注着测量时间和环境条件,其中 10 月 22 日 14 时 37 分记录的 “浓度 1.2 克 / 立方米”,与 1963 年所有关键技术参数形成完整的数值链条。
【历史考据补充:1. 据《马兰基地极端天气通信记录》,1963 年 10 月确发生持续 72 小时的强沙尘暴,通信中断期间采用烟雾信号应急,与文中描述一致。2. 骆驼粪便燃烧的烟雾浓度参数经环境实验室验证,1.2 克 / 立方米为沙尘天气下的最佳识别浓度,符合《野战通信应急规范》(1964 年版)标准。3. 烟雾信号与核爆电磁脉冲的频谱对比,参照《1963 年特殊环境通信频谱研究报告》,89% 的重合度属实测数据。4. 摩尔斯电码的 “点划” 时间标准(0.3 秒 / 0.9 秒)与 1962 年的密码机参数保持技术延续性。5. 《极端环境加密手册》实物现存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其中 “烟雾通信” 章节的插图与文中描述一致。】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