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壮大,无声,却带着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几位原本立场中立、甚至偏向岳千山的长老,脸色惨白如纸,嘴唇哆嗦着,看着那越聚越多的弟子,看着那燃烧不息的青白烛焰,最终颓然垂下头,踉跄着退入阴影之中,不敢再看。
“反了!都反了!!”岳千山睚眦欲裂,暴怒的咆哮震得殿顶簌簌落下灰尘,紫黑色的灵力在他周身疯狂涌动,如同失控的魔焰,形成道道扭曲的罡风,将身下的玄铁宝座都灼烧出滋滋声响。“执法堂何在?!给我拿下这些叛徒!格杀勿论!”
然而,他凄厉的嘶吼如同撞上了一堵无形的墙。殿门口,那些身披玄甲、气息肃杀的执法堂精锐弟子,此刻却如同泥塑木雕般僵立原地。他们的手按在腰间的法器上,指节因用力而发白,眼神却死死盯着殿中那纯净的青白烛火,以及烛火下沐雪瑶平静而坚定的身影,脸上充满了剧烈的挣扎。那烛光,仿佛照进了他们内心深处某个被尘埃覆盖的角落。
最终,没有一个人动。只有一片压抑的沉默,如同冰冷的潮水,将岳千山彻底淹没。
沐雪瑶最后看了一眼高台上那个在暴怒和绝望中扭曲的身影,眼中无悲无喜。她不再言语,只是微微颔首。
然后,她决然地转身。
素白的衣袂在转身的瞬间划开一道清冷的弧线,如同斩断一切过往的利刃。
她迈步,朝着那两扇洞开的、通往殿外天光的沉重殿门走去。步履沉稳,背影挺直。
在她身后,怀抱丹炉的弟子们无声地跟上。他们的脚步起初有些杂乱,带着脱离樊笼的急促与不安,但很快,步伐变得坚定、统一。丹炉与衣袍摩擦发出沉闷而肃穆的声响,汇聚成一股无声却磅礴的洪流。
青白色的问心烛焰,依旧在空寂的大殿中央安静地燃烧着,纯净的光芒温柔地笼罩着这支沉默行进的队伍,如同为他们披上了一层神圣的辉光。烛光拉长了他们的影子,投射在冰冷光滑的玄晶地砖和那些蟠龙石柱巨大的阴影上,那影子,仿佛一把巨大的、无形的刻刀,正在这象征着丹盟无上权威的殿堂基石上,刻下无法磨灭的裂痕。
沐雪瑶踏出了丹盟总坛那高耸入云、刻满古老符文的巨大山门。
门外,是豁然开朗的世界。清晨凛冽的山风带着草木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瞬间吹散了身后殿堂中那股令人作呕的沉闷腐朽。初升的朝阳将万丈金光泼洒在连绵起伏的翠绿山峦之上,云海翻腾,气象万千。这浩荡天地,仿佛在无声地拥抱这支挣脱枷锁的队伍。
她停下脚步,微微侧身。
身后,怀抱丹炉的弟子们也随之停下。一张张年轻的脸庞沐浴在金色的晨光里,激动、忐忑、迷茫,但更多的是一种新生的希望。他们的人数,粗略看去,竟真的接近了丹盟年轻一代弟子的三成之数!这是一股足以动摇任何根基的力量。
沐雪瑶的目光缓缓扫过这些追随者,最终落在人群边缘几个被无形气机束缚、面如死灰的身影上——正是王莽和另外两名在陷害她时跳得最欢的岳千山心腹爪牙。他们被几个神情激愤的弟子牢牢押解着,如同被拔去了毒牙的蛇。
“诸位同门,”沐雪瑶的声音在山风中响起,清越而沉稳,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前路并非坦途。灵丹阁虽愿接纳我等,但重塑丹道,非一日之功,更需披荆斩棘,以正克邪。此去,我等不为争权夺利,只为寻一处可安放丹炉、无愧本心之地,让手中之火,只炼济世良药,不染同道之血!”
她的目光变得锐利如刀,扫过王莽几人:“带上他们!他们的罪愆,他们的证词,便是我们叩开灵丹阁之门,也是彻底撕开丹盟伪善面具的……第一份‘拜帖’!”
“谨遵师姐之命!”众弟子齐声应诺,声音在空旷的山门前汇聚,带着一种破茧而出的力量感,在山谷间隐隐回荡。
沐雪瑶不再停留,转身,率先踏上了那条蜿蜒向下、通往未知却也孕育着无限可能的山道。山风鼓起她素白的袍袖,猎猎作响。
怀抱丹炉的长龙,紧随其后,沉默而坚定地移动起来。丹炉在晨光下反射着或古朴或崭新的光泽,如同一条承载着希望与信念的星河,流淌在青翠的山峦之间。
在他们身后,丹盟那巍峨森严、象征着无上权威的古老山门,在初升朝阳的万丈金光映照下,轮廓依旧清晰,却莫名地显得僵硬而苍白。山门之内,议事大殿深处那一点倔强燃烧的青白烛光,仿佛耗尽了最后的力量,微微摇曳了一下,终是悄然熄灭。
一缕细微得几乎无法察觉的轻响,如同琉璃内部绽开的第一道裂痕,无声地回荡在空寂的大殿深处。
巍峨的丹盟山门,在浩荡的晨光中,投下巨大而沉重的阴影。阴影的边缘,似乎悄然蔓延开一道无形的、深不见底的罅隙。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章分解。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