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深秋,寒风凛冽,如同一头凶猛的野兽,在山间肆虐。那风,裹挟着刺骨的寒气,无情地抽打在人们的脸颊上,带来阵阵刺痛。谢文东骑在马背上,走在队伍的最前方,他的身影在这萧瑟的景色中显得格外坚毅。
他身穿一套灰布军装,外面套着一件厚厚的棉袄,以抵御这寒冷的天气。腰间,那把陪伴他经历无数次战斗的步枪,静静地悬挂着,仿佛是他最忠实的伙伴。他的目光如鹰隼一般,扫视着两旁光秃秃的树林,这些树林在秋风的摧残下,早已失去了往日的生机与活力。
自从日军要反扑的消息传来,谢文东心中的担忧就如同这深秋的寒意一般,愈发沉重。根据地周边的几股散匪,也因为这个消息而变得越发不安分起来。就在昨天,他还听闻有匪帮竟然胆大包天地抢走了山下村民们过冬的粮食,这无疑给原本就艰难的生活雪上加霜。
谢文东紧咬着牙关,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保护好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民。他知道,前方的道路充满了未知和挑战,但他毫不畏惧,决心用自己的力量去守护这片他深爱的土地。
“东哥,前面就是黑风寨的地盘了。”身后传来战士小李的声音,他手里牵着另一匹马,马背上坐着张彩霞。彩霞裹着条枣红色的围巾,是上次庆功宴时乡亲们送的,风把围巾的边角吹起来,扫过她冻得微红的脸颊,却没遮住眼里的坚定。
谢文东勒住马,回头看向彩霞:“山里风大,你要是冷,就先在后面的破庙里等我们。”
彩霞摇摇头,从马背上跳下来,拍了拍身上的土:“我不冷,跟你们一起去。上次你去县城炸仓库,我能帮上忙,这次收编匪帮,说不定我也能劝劝那些匪婆子呢。”她说着,从布包里掏出个烤得热乎乎的窝头,递到谢文东手里,“早上王姐给的,你快吃,一会儿跟黑风寨的人谈,得有精神。”
谢文东接过窝头,咬了一大口,甜香的味道在嘴里散开。他看着彩霞冻得发红的手,心里一暖,把自己的手套摘下来,套在她手上:“别逞能,要是冻坏了,回去王姐又要念叨你。”
两人正说着,远处的山道上跑来几个骑马的人,为首的是个满脸络腮胡的汉子,穿着黑色短褂,腰间别着两把短枪,看到谢文东,立刻翻身下马,大步走过来:“东子!可算把你盼来了!”
是黑风寨的三当家,以前跟谢文东在绿林里有过交情,还是黑豹的拜把子兄弟。谢文东也跳下马,跟他握了握手:“老三,好久不见,你这黑风寨,倒是比以前更热闹了。”
三当家叹了口气,挠了挠头:“热闹啥啊,自从黑豹哥没了,寨子里人心散了一半,周边的几股匪帮又不安分,要么抢百姓,要么跟鬼子暗通款曲,我这心里,早就盼着有人能出来管管了。”他看了眼谢文东身后的战士,又看了看彩霞,“东子,你这次来,是想收编咱们?”
“是,”谢文东点点头,语气严肃起来,“现在鬼子要反扑,咱们得拧成一股绳,才能保住根据地,保住乡亲们。要是你们愿意编入八路军,以后就跟我们一起打鬼子,有饭一起吃,有仗一起打,绝不让你们受委屈。”
三当家眼睛一亮,立刻拍了拍大腿:“我早就等着这句话呢!东子,你在绿林里的威望,我信得过!我这就带你去见其他几个匪寨的头目,他们要是知道你来了,肯定愿意跟着你干!”
一行人跟着三当家往黑风寨走,路上遇到不少巡逻的土匪,看到三当家身边的谢文东,都恭敬地问好——以前谢文东在绿林里的时候,就因为讲义气、本事大,不少土匪都服他。彩霞跟在谢文东身边,看着他跟土匪们说话时,语气不卑不亢,自带一股威严,忍不住凑到他耳边,小声笑道:“以前的‘谢大当家’又回来了?”
谢文东愣了一下,随即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对付这些人,就得拿出点硬气,不然他们不服你。不过现在跟以前不一样了,以前是为了混口饭吃,现在是为了打鬼子,为了乡亲们。”
说话间,他们路过一片枫林,满山的枫叶红得像火,风一吹,枫叶簌簌落下,铺在地上像一层红地毯。谢文东停下脚步,折了一枝最红的枫叶,走到彩霞面前,小心翼翼地插在她的发间:“这枫叶好看,比城里姑娘戴的那些花好看多了。”
彩霞的脸一下子红了,伸手摸了摸发间的枫叶,看着谢文东眼里的温柔,心里像灌了蜜似的。三当家在一旁看得哈哈大笑:“东子,你这本事,可比在绿林里的时候厉害多了,连哄姑娘的招都这么新鲜!”
众人说说笑笑地到了黑风寨,寨子里的土匪早就听说谢文东来了,都围在广场上等着。三当家把其他几个匪寨的头目叫过来,谢文东跟他们一一握手,然后站在高台上,看着台下的土匪,大声说道:“兄弟们!我知道你们以前都是为了混口饭吃,有的甚至做过对不起乡亲们的事,但现在不一样了,鬼子要反扑,咱们要是再自相残杀,最后只会让鬼子占了便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