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到第七天早上,少年把空碗放在柜台上,碗底压着张纸条。
沈建国戴上老花镜,看见上面歪歪扭扭写着:\"我妈说我爸早死了,可我还在等。\"他没说话,把纸条轻轻贴在木牌旁边的墙上,拿起终端扫描。
当晚十点,林夏在后台看到新记录时,眼眶突然发热。
屏幕上的\"对象\"栏写着\"未知父亲\",\"金额\"栏是个无限符号\"∞\",备注里只有一句:\"孩子信了你还在。\"
她的手指悬在操作键上,犹豫了三秒,最终按下\"发起交易\"。
输入框里,\"对象\"填了\"所有等待者\",\"金额\"填了\"0.01\",备注写:\"你们不是傻,是还相信。\"
几乎同一时间,全国137台旧物馆终端同步亮起蓝光。
沈建国正擦着柜台,听见\"唰\"的一声,终端吐出张小票。
他捡起来,看见上面印着:\"致等待者:您的信任,价值0.01颗星。\"
苏红·终的实验室里,监控屏上的数据流突然沸腾成金色。
她盯着不断刷新的代码,声音轻得像叹息:\"它在回应。
不是靠预设的程序,是靠......\"
\"靠人心。\"林夏站在门口,手里捏着那张草稿纸。
纸页边缘被她摩挲得发毛,可\"不问归期\"四个字依然清晰。
夜色渐深时,沈星河回到家。
他推开书房的窗,晚风裹着桂香涌进来。
书桌上堆着整理到一半的旧物——1998年的校徽、第一次赚的钞票、和林夏的合照。
他蹲在抽屉前,想找那枚埋在雷峰塔下的Sxh-001卡,却在最深处摸到一本硬壳日记本。
封皮上的\"1998\"字样已经褪色,翻开第一页,是他熟悉的少年笔迹:\"我想让这个世界,记住那些没人记得的事。\"他的手指突然顿住——这行字的墨迹比其他页深得多,像刚写上去不久,在暖黄的台灯下泛着湿润的光泽。
他清楚记得,1998年的自己写这句话时,钢笔漏了墨,字迹边缘晕着浅蓝的水痕。
可现在,墨迹浓得像被谁重新描过一遍,在纸页上压出浅浅的凹痕,仿佛有双手,在某个他不知道的时间,替他重新写了一遍。
窗外的桂树沙沙作响,有片叶子飘进来,落在日记本上。
沈星河望着那行\"新墨迹\",喉结动了动。
他想起苏红·终说的\"共识具象化\",想起旧物馆里那些等待的人,想起林夏发现草稿纸时颤抖的指尖。
风掀起日记本的纸页,发出轻响。
他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一下,又一下,和系统里那些\"等待·纯粹型\"的脉搏曲线,慢慢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