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一摞材料冲进《晨报》编辑部,张编辑拽着韩寒往《文化月刊》跑,陈馆长提着剩下的豆浆去了教育局门口——她要把材料塞进每个来上班的人手里。
三天后,《晨报》头版标题刺得人眼睛疼:《少儿图书馆藏书风波:审查尺度为何反复》。
配图是陈馆长在书架前给孩子们讲故事的照片,背景里能看见《哈利波特》的书脊。
《文化月刊》跟进报道《被查禁的青春:我们到底在害怕什么?
》,附上了韩寒乐队被打断演出的现场照片——那个吹口琴的姑娘举着口琴,眼里还带着泪。
校园里的反响比预料中更热烈。
韩寒在课间操时抱着吉他站在升旗台上,唱的是改编版的《夜空中最亮的星》:\"我祈祷拥有一颗透明的心灵,和会流泪的眼睛,给我再去相信的勇气,越过谎言去拥抱你......\"底下的学生跟着哼唱,声音撞在教学楼的瓷砖墙上,惊飞了一群麻雀。
沈星河趁机在操场摆了书摊,《哈利波特》的复印件被抢得只剩空袋子,有个扎马尾的女生举着书喊:\"这不是禁书,是我们的书!\"
审查部门的办公室里,周慕云把报纸摔在桌上。
他的茶杯盖子蹦起来,溅出的茶水在\"审查尺度\"四个字上晕开。\"查!\"他拍着桌子,\"查这些材料是谁泄露的,查那个叫沈星河的学生到底什么背景!\"可他的下属缩着脖子递来一沓请愿书,最上面是校长的签名:\"学生的文化需求需要引导,而非禁锢。\"
事情在第七天出现转机。
市文化局派了调查组,在少儿图书馆查了三天,最后宣布\"藏书内容符合规定\"。
陈馆长在闭馆前给孩子们读《哈利波特》,阳光透过彩色玻璃照在书上,把\"霍格沃茨\"几个字染成了金色。
沈星河是在放学路上收到新短信的。
他站在报刊亭前,手机屏幕亮起来:\"周慕云联系了境外资本,他们要搞垮你手里的文化产业。
小心。\"
风卷着雪粒子扑在脸上,沈星河望着报刊亭里新到的《晨报》,头版是韩寒乐队在校园演出的照片。
他摸出烟盒,又想起自己其实不会抽,便把烟盒塞进书包最里层。
那里还躺着张编辑给的《萌芽》约稿函,和一张写着\"腾讯\"股票代码的便签。
\"该去见见那些金融界的老朋友了。\"他对着玻璃橱窗里自己的倒影笑了笑,哈出的白雾里,少年人的眼睛亮得像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