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西凤烈 > 第277章 质子

第277章 质子(1/2)

    一股久违的暖意从喉咙一直蔓延到四肢百骸,她冻得僵硬的指尖终于有了点知觉。

    她看到每个领了粥的人,都会走到那宋人老者的桌前。

    老者会问几句话,有时是旁边的党项吏员翻译,然后在册子上写写画画,最后从桌下的筐子里拿出一块半个巴掌大的木牌,递给那人。

    木牌粗糙,上面刻着弯弯曲曲的汉字和一个红色的印记。

    “拿了这牌子,就算在官府登记入册了。”

    党项吏员对排队的人大声解释,像是在背诵条文。

    “开春了,凭着牌子,按家里人口,能分到荒地,官府借给你们种子,说不定还有耕牛。算是……有条活路。”

    活路?苏拉紧紧抱着弟弟,看着手里空了的碗。

    对她来说,活路就是弟弟能喘气,就是下一顿还能有这么一碗稀粥。

    她不懂什么荒地种子,但那块可能代表着“下一顿”的木牌,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她怯生生地走到老者的桌前。

    老者抬起头,和蔼地用生硬的党项语问:“丫头,就你和弟弟?家里大人呢?”

    苏拉的眼泪又涌了上来,摇了摇头。

    老者叹了口气,在册子上仔细地画了几下,然后拿起一块木牌,又拿起一把小凿子,在牌子背面刻了两个歪歪扭扭的符号,递给苏拉:“拿好,别丢了。以后领粥,凭这个。你弟弟……也算一口人。”

    苏拉接过木牌,木头粗糙的质感硌着她的手心。

    她把它紧紧攥住,仿佛攥住了救命的稻草。

    她抱着弟弟,离开粥棚,回头又望了一眼那面飘扬的赤旗。

    恐惧依然存在,但一种微弱的、近乎本能的希望,像那碗热粥一样,在她冰冷的身体里悄悄滋生。

    百余里外,野利部落头人大帐内的气氛凝重如铁。

    炭火盆烧得噼啪作响,上好的奶酒香气弥漫,却无人有心品尝。

    野利昌屏退了左右,只留下心腹老管家守在帐外。

    他对面坐着一个书生打扮的年轻汉人,名叫王焕,是西军派出的一个宣抚使。

    王焕年纪不大,却气度沉稳,穿着一身干净的青布棉袍,与帐内浓郁的草原气息有些格格不入。

    他慢条斯理地品着奶酒,称赞着部落的牛羊肥壮,仿佛只是来好友家做客。

    “野利头人深明大义,使部落百姓免遭兵燹,刘帅甚为感佩。”

    王焕放下酒杯,微笑道,“如今局势初定,正需头人这样的俊杰稳定地方。刘帅已授头人为‘河西节度判官’之职,日后这灵州左近的蕃部事务,还要多多倚仗。”

    野利昌脸上堆起谦恭的笑容,心中却警铃大作。

    河西节度判官?名头好听,却是个无兵无权的虚职。

    真正的用意,恐怕在后面。

    果不其然,王焕话锋一转,像是忽然想起般说道:“听闻头人长子野利晟,年少英武,弓马娴熟,是难得的将才。”

    “哪里哪里,犬子不才,当不得先生如此谬赞!”野利昌赶紧摆手谦虚道。

    王焕微微一笑:“如今战事已休,正是读书明理、学习中原文化的大好时机。可否让公子随在下前往京兆府?那里有最好的官学,若能得名师指点,将来前程必不可限量。”

    来了!质子!

    野利昌的心猛地一沉,尽管早有预料,但事到临头,还是像被冰冷的马奶泼了一身。

    他脸上笑容不变,甚至带着几分“惊喜”:“这……犬子顽劣,只怕辱没了王先生的厚爱……”

    “头人过谦了。”

    王焕笑容温和,眼神却清澈见底,仿佛能看穿野利昌的所有心思。

    “刘帅是惜才之人。况且,公子在京兆府学成,将来无论是对部落,还是对朝廷,都大有裨益。这可比留在部落里,只知骑马射箭要强得多。”

    他轻轻巧巧地将“为质”说成了“深造”,把野利氏的利益和朝廷的未来捆绑在一起。

    野利昌无法拒绝。因为他清楚地知道另外一个豪酋部落——细封氏的下场。

    细封族长仗着险要地形和数千族兵,想和宋人讨价还价,结果西军大将雷豹率五千精骑直抵其寨门之外,不攻不打,只是每日擂鼓操练,枪炮声震山谷。

    同时,王焕带着更为“优厚”的条件上门,放弃世代居住的险要山岭,举族内迁至灵州附近的平坦草场,并赐予丰厚的安家费用。

    眼见抵抗下去只有灭亡,最终,细封族长只能含泪带着族人,在宋军的“护送”下,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祖地。

    这就是榜样。

    恩威并施,宋人玩得是炉火纯青。

    “先生所言极是!”野利昌立刻换上一副感激涕零的表情,“能得先生栽培,是野利氏天大的福气!只是不知……何时启程?需要准备些什么?”

    “头人不必客气,三日后便有车队前往京兆府,公子随行即可。一应用度,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