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265章 再苦苦百姓

第265章 再苦苦百姓(1/3)

    沈一贯是那种和光同尘的官员,他消息灵通,和各方面的关系都不错,擅长调和矛盾。

    罗万化嫉恶如仇,但是生性耿直,如果不是自己顶在前面,不知道得罪了多少人了。

    所以原时空,沈一贯靠着一手调和手段坐上了万历朝的首辅,但是调和到最后也没能裱糊下去,最后黯然下野。

    罗万化虽然是本科状元,仕途止步于礼部尚书。

    当然,人的成就不仅仅要看自身能力,也要看历史进程。

    沈一贯的性格,在原时空只能做一个裱糊匠,在这个被自己魔改的时空,说不定也能有不一样的作为。

    罗万化在原时空没能入阁,在本时空说不定反而能做出更大的成就。

    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事情,只有顺应当下的历史潮流,才能做出更大的成就。

    而闵清这样的官员,则是苏泽必须要对付的。

    苏泽说道:

    “闵清这样的官员,最大的害处就是会带坏官场风气。”

    沈一贯疑惑的看向苏泽说道:

    “子霖兄,你不是最不在意这些事情吗?”

    罗万化也看向苏泽,因为苏泽是群臣中的异类,他并不是一个道德论者。

    苏泽虽然没有专门写过这类的文章,但是和他相处的密友,自然明白他的倾向。

    儒家士大夫对于官员的要求,基本上都是道德论,也就是通过道德批判来约束官员,树立高的道德标准,来让官员不要贪污爱护百姓。

    苏泽对道德论不屑一顾,他更加认同制度论,也就是通过更完善的制度来约束官员,再通过权力协商来实现权责相当。

    苏泽说道:

    “这也不仅仅是风气问题,如果地方官员都发现,只要虚报政绩就能获得升迁,那官场又会变成什么样?”

    “一甫兄,子霖兄,你们不觉得,我们已经站在了一个重要的时刻吗?”

    “历史大势浩浩汤汤,前路已然不同了。”

    苏泽感慨了一句,沈一贯和罗万化也若若有所思起来。

    两人都是消息灵通人士,回首进入官场这些日子,时代确实不同了。

    最大的感觉就是加速。

    沈一贯和礼部很多官员聊天,最大的感受就是很多老官员都觉得现在的节奏太快了。

    以往主客司一年到头就几件事情,大部分时候都是坐在衙门里喝茶聊天。

    可现在呢?

    往来不断的番邦使团,大量和番邦有关的事务都要主客司处理,主客司还要负责管理在大明的外国人。

    各地藩属国来朝觐更加频繁,主客司已经在商议扩建四方迎宾馆了。

    也幸亏苏泽早早上书,拟定了朝贡和贸易的分界,又要求番邦使臣自己负担路费和住宿费,主客司才没有破产。

    此外主客司又多了一个职能,调停仲裁各藩属国之间的摩擦。

    随着大明开放海禁,影响力的回升,很多藩属国意识到“爸爸又回来了”。

    爸爸回来,那孩子打架会怎么样?自然是寻找爸爸调停。

    就在前几天,南掌王国的使臣和东吁王国的使臣同时抵达京师。

    东吁王莽应龙,是这个时代中南半岛的霸主,此时正在缅甸地区大杀四方。

    南掌王国这个原本的霸主,此时却正处于衰落期,正在和莽应龙交战,被打得节节败退。

    双方使臣几乎是同时抵达京师,互相告状,甚至还在四方迎宾馆发生了一次肉搏战。

    皇帝将调停的工作交给了主客司,沈一贯通过西南的快速驿站,搞清楚了中南半岛的战争经过,最后上奏皇帝敕令东吁王罢兵。

    这种工作节奏的变化,也不仅仅出现在礼部,在京师各大衙门都有这样的转变。

    这一切似乎也都和苏泽有关。

    沈一贯看向苏泽,如今大明变化最大的,也最忙碌的,就是六科都察院了。

    自从苏泽推动考成法以来,六科都察院的权威并没有降低,反而日重了。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以往科道经常无缘无故弹劾大臣,虽然看起来气势汹汹,但都是党争的工具,成败也都靠政治投机。

    这个时期,虽然科道称之为清流,但被当做权臣的刀子,狂吠的疯狗。

    考成法之后,科道虽然有了考核指标,但是行使弹劾监督权也更加严谨了。

    如今的言官,就像是藏在树林里的毒蛇,平日是不出手的,一出手就是致人死地。

    比如这次马政的事件,科道就搜罗了详细的证据,又利用报纸舆论造势,一举就落下了朱大器这个太仆寺卿。

    这样的六科都察院,反而更让群臣畏惧。

    而结果是,六科都察院的言官御史们,整日都在京师奔波忙碌搜集线索。

    前几天还传出,刑科给事中沈束,为了调查民间冤案,乔装成讼师寻访百姓,扳倒了刑部和大理寺两名五品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