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164章 统计学魅力时刻

第164章 统计学魅力时刻(2/3)

天最好?”

    “这炭毒是给气多好,还是给气少好。”

    “恒之以常,乃测其变,定其量测其性,才能就穷万物之理。”

    万敬的眼睛更亮了,苏泽这句话给他推开了一扇大门,原本不知道如何入手的“实学”,现在已经有了研究的方向。

    苏泽说完这些,就离开了工部的铁厂。

    又忽悠到一个!

    其实早期的物理化学没那么多复杂的原理,从经验主义到科学,其实就是“定量”二字。

    而控制变量法,更是科学萌芽时期最常用也是最实用的研究方法。

    先总结规律,然后思考规律中的原因,提出各种假说,再进行实验验证假说。

    近代科学发展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这也是苏泽要设立营造学社,推广数学的原因。

    统计学,是科学之母。

    等苏泽离开后,万敬突然对傅顺说道:

    “我要去找雷司空,我要去参加营造学社。”

    傅顺疑惑的看向万敬道:

    “万兄,你的水平还需要参加营造学社?”

    万敬是工部有名的业务能手,所以雷礼根本没有将他列在营造学社的名单上。

    万敬摇头说道:

    “参加营造学社不是为了营造,而是为了研究物之理。”

    “刚刚苏翰林所说,要究万物之理,要先通数算!”

    ——

    虽然冶铁的问题有了突破,但是仅仅是材料过关,还不能铸造出好炮。

    于是苏泽又来到了翰林院。

    从皇帝下旨设立太史局开始,黄骥就开始了忙碌。

    四海测验听起来是个宏伟的项目,实际上也就是起的高调子。

    实际上,要重修历法,有很多前期工作要做。

    黄骥首先钦天监将元朝和国初修订天文历法的资料翻出来,先搞懂前人修理历法的数算原理。

    除了给钦天监上课,培训他们天文和数算知识外,黄骥还要培训他们使用望远镜等新的天文仪器。

    再加上太子那边还要经常喊他去查账,这些日子黄骥又瘦了一些。

    等听到苏泽拜访的时候,黄骥连忙放下手中的资料,来到太史局门口迎接苏泽。

    “云襄(黄骥字)兄,你可要好好休息,要为朝廷制定新历,没一个好身体怎么行,也不能事事都亲力亲为吧?”

    上次之后,黄骥和苏泽已经互相称呼表字了,黄骥无奈的说道:

    “子霖兄,我可没你这样的大才,只能做个劳力者了。”

    不过苏泽倒是也没有继续再劝,如果没有这种废寝忘食的钻研精神,黄骥也搞不出这些东西,古往今来,科学家都是有些偏执的。

    “今日子霖兄怎么有空来太史局?”

    太史局没有太史令,所以黄骥这个少史就是一把手,苏泽还看到了钦天监的周相,如今也已经是黄骥的手下了。

    苏泽说道:

    “其实我今日过来,也是有事要求云襄兄帮忙。”

    黄骥连忙说道:

    “子霖兄太见外了,有什么事情尽管吩咐。”

    苏泽将自己所求的事情说了一遍,黄骥疑惑的看向他问道:

    “铸炮?我对铸炮一窍不通,有什么能帮子霖兄的?”

    苏泽笑着说道:

    “云襄兄有所不知,这铸炮可是和算学息息相关,如今国朝精通算学的人都在你的太史局,所以苏某才求到你这里。”

    “铸炮和算学有什么关系?”

    “当然大有关系。”

    苏泽说道:“云襄兄,你以为火炮的炮身,是越长越好还是越短越好?”

    这个问题让黄骥愣住了,他想了想说道:

    “大概是越长越好?”

    苏泽又问道:

    “那炮口的圆径是越大越好,还是越小越好?”

    黄骥说道:

    “当然是越大越好,佛郎机炮比鸟铳威力大,这个我是知道的。”

    苏泽摇头说道:

    “要制造出好用的火炮,那可不是空想,是要通过算学的。”

    “火炮的威力,和口径和炮身长度的比值有关,我需要太史局帮我找出来这个比值来。”

    “除此之外,火炮的炮身厚度和口径的比值,也关系到火炮会不会炸膛,这些都是要计算的。”

    苏泽说的这个,在军事工程上的术语叫做“模数”,所谓火炮模数,即炮身各处尺寸与火炮内口径之比。

    其中一个数据,就是内径和炮身长度的比值,也叫做倍径比。

    此外炮身厚度和内径的比,这个数值关系到,如何能在尽可能减少炮身重量的同时,又能减少火炮炸膛的几率,从而制造出性价比最高的火炮来。

    正是这个模数,才是东方火器全面落后西方的原因。

    明清并非不能铸炮,甚至明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