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豪面对质疑和冤枉的时候,
总是会摆出一副受了“委屈”的表情,
但他那个表情总是带着刚直和凌厉,
与其说是有“委屈”,
实则是满满的不屑,
一众尔等短视之辈,也只配叽喳着质疑本官的真理?
面对父皇时,
他也是这副态势,
但孤可不能东施效颦,必须得改良一下,
得动之以情!
朱棣正色躬身一拜,“父皇,其实您对儿臣一直有误解,满朝公卿也是这样,”
“不过,这也怪儿臣,”
“历来只将自己的崇武一面呈现出来,”
“可儿臣绝不是一个穷步黩武的莽人,”
“而是时刻不忘向岳父、常帅二人看齐,做一个提刀万夫莫敌,提笔谋略纵横的大将,”
“还请父皇相信儿臣之能,果断用儿臣办差,”
“儿臣可以办好一切差事,”
“在将来,儿臣一定能为您和大哥。。。大明毁灭掉北元。”
朱棣选择用严正且谦卑的态度,表明自己的心迹,以博取父皇的信任,
提到毁灭北元和太子大哥时,
他的情绪,明显也被调动起来,
他说的人生目标,
本就是父皇和大哥为他制定的,
只是现在大哥已经看不到那一天了,
父皇业已年事高企,
他很想在父皇健在时,实现这些目标,
这很难做到,
但他没想过放弃。
唯有真诚才能打动人心,
朱元璋明显被老四矢志不渝的信念感染,
他激动地站起身说道,“好!”
“肃清沙漠者,燕王也!”
“不愧是咱的老四。”
而且通过在太庙里和后嗣子孙的交流,
朱元璋已经确认了朱棣的军事功绩,
抛开造反夺位,这个大污点不讲,
老四确实是一个好儿子。
朱棣眼眸泛光,
他为自己对林氏申辩法的“活学活用”,感到万分满意,
父慈子孝,
这才是孤和父皇应有的相处之道啊!
看来孤以后得多用这一套虚的,
不!
父子和谐相处之道,
怎么能叫虚的呢?
这明明是孤用父皇喜欢和乐于接受的方式,来弥合增进父子的关系。
“儿臣谢父皇赞赏。”
朱棡却是酸意大发,满脸不屑,
肃清沙漠者,燕王也?
这是洪武二十三年的北征,
父皇得知首次担任一路大军主帅的老四,劝降了乃儿不花,
亲口给出的赞誉,
这给老四增加了无上的名望,
可事实情况却是,
那次北征,
是孤的晋藩和他的燕藩两路分路出击,互为犄角,
乃儿不花会乖乖投降,
孤这一路大军,可是出了大力气的,
没有孤一路领军围堵,
给乃儿不花极限施压,
他老四能顺利地劝降?
就连父皇都认可了孤“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首功,
在孤班师途中,
父皇还特地派遣使者赏赐了孤一百万锭宝钞,用来犒赏大军,
没有那次北伐之军功,
孤之后也不可能被父皇真正地委以重任,引为左膀右臂。
可就是因为父皇的这句夸赞之语,
老四把那次北伐的风头都给抢走了,
坊间都在传孤在北伐时“出塞不见虏而还”,
甚至还有说孤,“畏惧不敢进”的,
孤堂堂真龙之子,统帅着世间无敌之天兵,会怕区区元夷?真是荒天下之大谬!
那群造谣者,
真是该死!
朱棡越想难受,忍不住呛声道,“老四,话说的漂亮是没有用的,都是虚的,”
“还是得靠自己把差办好,”
“靠别人抬桥子,摘桃子,不算本事。”
朱棣撇了撇嘴角,
三哥一定是听到父皇重申那句夸赞孤的话,心有不忿,
当初北伐,他晋藩大军出力甚多不假,
但孤最终出手亲自招降了乃儿不花,
也是不争的事实,
父皇也合理地论功行赏,
孤挣得面子,三哥挣得里子,
大家都不亏。
“三哥所言极是,”
“臣弟一定尽心尽力地为父皇办差。”
跟三哥一直纠缠过去的陈谷子芝麻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