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 第244章 一步到位

第244章 一步到位(3/4)

为完好:半地穴、墙体、门道、火塘、柱洞、居住面……等于门、窗、柱、顶、炉、坑,乃至卧室和厨房一应俱全。

    再加屋外的灰坑,等于连储藏室和厕所都有。

    这么完整,保存这么好的新石器时期遗址,山西有没有?

    有。

    1990年发掘的翼城枣园遗址,所谓的“新石器时期枣园文化”,就是以其命名。

    所以,这是全山西的第二座,但枣园遗址没发现陶窑,更没发现蚕蛹。

    这下好了,哪还顾得上找什么宋窑?

    暗暗转念,林思成叹了一口气:“运气!”

    史处长怔了一下,任新波无声的笑了笑。

    怎么可能是运气?

    如果是三个月前刚来的时候,林思成这么说,肯定有人信。

    但他第一次,一钎子就扎到了老窑头遗址的木灰池。第二次。只是到山上转了一圈,就圈出了北午芹唐窑的具体布局,且丝毫不差。

    谁还敢说他靠的是运气?

    只当林思成是谦虚,史处长又眯着眼睛看了看:“林老师,这应该是迭压型遗迹吧,为什么不继续往下挖?”

    林思成模棱两可:“级别太高,我们技术能力又有限,还是不要搞破坏的好!”

    其实是他不敢往下挖了:王齐志走的这半个月,他又发掘出了好多东西。

    六枚石雕蚕蛹,五枚石雕小球,一枚绿松石坠饰和一枚燧石坠饰。

    并彩陶罐、夹沙罐、施纹罐,及相当数量的彩陶和黑陶残器。

    后面的陶器也就罢了,关键是前面那三种:就工艺、精美程度而言,别说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说是两千年前的秦汉时期都有人信。

    林思成怕再挖下去,这个组他不得都得进……

    只是顺带着看一看,主要任务是接待专家组。大致转了两圈,他们正准备回村委会,任新波的电话响了起来。

    瞄了一眼,他连忙接通:“局长……啊,专家组到了,先到古垛村?嗳,好好,我马上准备……”

    他挂了电话,边说边往下走:“史处长,张主任,局长说,专家团已经到了市里,先要来古垛村!”

    两人怔了一下:“不是先去北午芹吗?”

    “不知道,估计咱们这儿近一点。”

    确实近一点:顺着209国道,直直的就能到古垛村。然后再走乡道,往东北方向再走六公里才到北午芹。

    遗址是林思成发现的,又是他带着田杰发掘的,专家组来了,他俩肯定得跟着接待。

    两人跟在后面,回了村委会。

    提前就安排过,简隔归简陋,但该有的都有。接待室、会议室、休息室……怕地方不够,又在旁边的村小学借了两间教室。

    差不多一个小时,车队开到了门口。

    人不少,省文物局、C市、河津市,男男女女三四十号。

    为首的四十出头,介绍说是姓吴,文物局考古司的副司长。

    王齐志也混在里面,看到林思成,他招了招手,林思成特意落到最后面。

    进了会议室,师生俩坐到了角角里。

    左右看了看,王齐志压低声音:“之前,吴司长负责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我当时负责出土金属器文物保护研究组……吴司长调到考古司,我也调到了宝鸡……”

    林思成往台上看了看:“老上司?”

    “对,我们关系很好,他对我一直都很照顾!”

    林思成没说话,抿了抿嘴:咱师娘姓单,能不照顾吗?

    一看就知道林思成在想什么,王齐志瞪了他一眼。

    “来之前,我和吴司长还专门讨论过,他说了这么一句:鸡窝里关不住金凤凰,既然有真本事,为什么不在更大的舞台施展?我觉得吧,挺有道理……”

    不是……老师,这才几天,你就被策反了?

    林思成像是愣住了似的,瞪圆眼睛。

    以为他被震住了,王齐志小声解释:“吴司长去年就知道你,就咱们计划研究铁器文物,我向他要资料的时候……

    之后,他时不时的就打电话问我,咱们实验室那两个项目的进展,我都没敢告诉他,我们在故意压进度。即便如此,他说我们研究的比科研基地要快好多……”

    自己等于在照着答案抄,能不快吗?

    林思成狐疑了一下:“吴司长没反对?”

    “他现在负责考古司,又不负责科研基地,为什么要反对?”

    王齐志不以为意:“这次,我又和他说到你三个月帮山西找到了三座窑,包括新石器时期的这一座,然后他就问我,有没有兴趣进组!”

    稍一顿,王齐志指了指自己,又指了指林思成:“老领导的意思是,我和你一起进!”

    林思成想都不想就摇头:“老师,还是别进了吧!”

    原因说了八十遍,但王齐志还是不死心:“最多一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