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 第207章 著书立言

第207章 著书立言(3/4)

技术,一没古文献,二没有资料可索引,铜川的配方压根就没公开过,你怎么浅论?”

    “什么,我知道,想向我请教?这位同学,你是想让我见识一下法庭长什么样,还是想让我尝一尝一看的水煮大白菜是什么味道?来,门在那边……”

    “还有这篇:五代耀州窑倒流壶膨胀差异的解决办法……真的,你写在标题下面这些说是狗屁都嫌多余,你还不如只写一行:林思成,你给我写篇论文,老子要发Sci……”

    “啥,你们导师布置的?扯蛋,这要是你们导师让你们写的,我把头割下来……李贞,把这两的名字记住,以后敢进中心,给我撵出去……”

    起初,王齐志还在奇怪:以林思成性格,竟然也会发火?

    又仔细一听,他火气也上来了:这俩是什么狗屁玩意,林思成又不是你爹?

    倒流壶的膨胀差异……他要会,他自己不会发,轮得到你俩?

    随即,他又愣住:咦,好像不对?

    林思成要没在培训会上讲,这两个研究生哪知道什么天青釉配釉,倒流壶膨胀?

    心中愕然,他紧紧的盯着商妍和林长青。

    两人波澜不惊,随后,商妍又往旁边指了指。

    猛一回头,王齐志瞳孔一缩:

    旁边的展柜里,摆着七八件瓷器,青嫩细润,熠熠生光。

    肯定是仿品,但问题是,中间的那只盘,那只壶,不就是天青釉和倒流壶?

    天青釉王齐志知道,商研和林长青也知道,再加一个赵修能。

    但倒流壶,听都没听林思成提过……

    王齐志睁圆了眼睛:“哪来的,林思成仿的?”

    “对,他和李贞,还有肖玉珠,三个人就用了一天!”商妍怅然一叹,“起先他只说是试一试,我和林教授就没在意……结果第二天,他就把壶抱了出来……”

    “据他说,用的是‘倒置三烧法’,比起青花瓷修复的‘多次复烧’、铜胎珐琅修复的‘多点多烧’,要稍微复杂一些……”

    这不是废话?

    倒流壶中间的那两根管在瓷器学中,有个专门的词:异形器。

    细不说,还必须中空,不管是初烧还是复烧,火只能烤到外部,里外必然会受热不均,继而导致变形开裂。

    所以,不单单要解决导管与壶体之间的膨胀差异,更要解决导管外部与内部的膨胀差异。

    要那么好解决,何必因扰好几家机构二十多年?

    真的,要不是围那么多学生,王齐志早把林思成拎起来了:就“试了试”,就试成了?

    就初六,林思成还给他打电话,问他哪天回来,王齐志说是初十。

    林思成提了一下培训的事,又说要试着仿几件耀州瓷,培训的时候当标本用。

    当时,王齐志满脑子都是:姐夫去了西京,会不会发生点什么,压根就没多想。所以他就以为,林思成仿的只是普通的器形,至多仿一下天青釉,更或是茶叶末。

    哪知道,他弄出来了一把倒流壶?

    不是,你倒是说呀?

    要知道仿的是倒流壶,我还管什么姐夫不姐夫?

    王齐志越想越后悔,盯着柜子里的倒流壶,咧着嘴,拧把着脸,就跟牙疼一样。

    “然后,林思成就轻描淡写的,就把那壶,拿到了培训会上?然后,就直接讲?”

    商妍点了一下头,又叹了口气:“倒也不算轻描淡写:刚开始讲,铜川的人就追过来了?”

    啥玩意?

    王齐志猛的一怔愣:“没打起来?”

    “怎么可能?带队的是王市长,何况还有那么多的领导,教授,学生?”

    “然后呢?”

    “没然后啊?林思成就正常讲,天青釉和倒流壶就讲了点皮毛,然后讲了一下耀州瓷工艺在各朝代的演变,重点还在于各朝代主流器形的工艺特点和修复要点……”

    “景院长觉得他讲的很全面,又和耿院商量了一下,两人一致建议他整理一下,看能不能出本综述……”

    不是,我问的哪是这个?

    不对,这个确实得问……所谓出书立著,论文写的再多,顶多也就是教授。只有形成系统性的知识体系,才能称之为学者。

    王齐志就是觉得,对于林思成而言,未免有些早,也根本不用急。

    他惊讶的是,天青釉和倒流壶。

    如果前者是铜川瓷研所、几家大型陶瓷厂的安身之所,那后者就是这几家的立命之体。

    一个是生活的着落,一个是精神的寄托。林思成倒好,就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讲,等于“喀嚓”一下,全给撅把断了。

    信不信过几天,等风声传出去,林思成的手机能被人打爆?

    盖因烧过倒流壶的,又不止五代时的耀州一家?

    还有金代的磁州窑,更有元代的定窑,景德镇。同样,技艺失传了……

    更怪的是,铜川的人都追到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