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 第198章沈度真迹

第198章沈度真迹(4/4)

生’技法无疑。”

    “但是,匠气太重,过于注重技法,画面层次过于繁复,虽然立体感强,却少了董其昌特有的‘淡化写实,以笔墨自娱’的意味。”

    “其次,笔法:董其昌多用中锋与侧锋,其次用枯笔淡墨,所以虚实相生,疏朗空灵。但这一幅却以干笔焦墨为主,然后多层渲染,以达到‘谈笔’的效果……”

    “再看构图,典型的三段式布局:近景草堂、中景水泊、远景山峦,层次分明。但董其昌的构图特点,却是简括平远……

    说简单点:董其昌的画风没这么密,留白的地方极多,至少比落笔的地方要多……所以我判断,这应该是明代名家,华亭派代表画家赵左代笔。”

    “比起董其昌,无论是画工、笔力、意境,赵左都要差一点,但只是相对而言。他本身就是明代名家,传世作品也不少:

    故宫博物院的《富春大岭图》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寒江草阁图》轴,上海博物馆藏《仿大痴秋山无尽图》卷、《山水卷》、《秋山幽居图》扇面藏等。

    《溪山无尽图》卷收录于《中国绘画史图录》下册,《长江叠翠图》卷则藏于中国美术馆……”

    稍一顿,林思成又笑了笑:“话再说回来:这一幅确实是代笔,但题也罢,印也罢,都是真的。且赵左本身就是名家,又专业为董其昌代笔二十余年,流传下下来的画作极多,所以各大行都默认为董其昌真迹……”

    “但是,默认归默认,怕砸招牌,上拍前的起拍价都不会太高,基本不会超过一百万……而董其昌亲笔的真迹,像这么大的篇幅是多少?”

    林思成伸出三根手指:“起拍价,至少在三百万往上!”

    平铺直叙,不疾不缓,林思成侃侃而谈。

    但女人的心直往下沉。

    下意识的,他想起国画院的那位专家看了足足一个小时后,说的那句:基本没什么问题,王小姐可以上拍试试。

    只是要个结果,又没问他要鉴定证书,没问题就是没问题,为什么在前面加上“基本”?

    还有去过的那几家大型拍卖行,去了都说是真迹,但一定起伯价,就跟约好的一样:七十万、八十万、九十万……

    再问原因,理由出奇的一致:递藏无序。

    但她现在才明白,压根就不是这么回事,而是林思成所说的:赵左的代笔,就值这么多……

    顿然,女人的嘴唇一哆嗦:陪了两年,结果就值三幅赝品,算下来,还不到一百万?

    但人都进去了,她总不能跑到监狱里找后账?

    可是,如果只卖几十万,她真的不甘心……

    女人咬了咬牙,看着郝钧:“郝总,我多出钱,或着是直接给你……求你在这画上盖一枚章……”

    郝钧惊了一下:你开什么玩笑!”

    这是多掏钱的问题吗?

    谁盖谁是傻逼:但凡事发,荣宝斋一告一个准,他少说也是三年以上……

    暗暗转念,郝钧脸一板:“王小姐,抱歉!”

    女人神色一黯,愣了好久,才点了一下头。

    那就上拍。

    不可能谁都像这个小孩,眼睛这么毒,懂的还这么多。说不定就能拍个高价。

    但万一呢?

    万一被人道破,认出这是赵左代笔,上拍这条路,就算是被堵死了。

    所以,到底拍是不拍?

    一时间,脑子里乱成了一锅粥,女人默默的卷起画,装进了盒子里。

    可能是打击有些大,神情有些恍惚。盖好后往下放的时候,不小心把另外一幅碰了下去。

    “吧嗒”的一声,长盒掉到地上,盒底盒盖一分为二,画轴骨碌碌的滚了出来。

    压根就没绑,当即就滚开了半张,露出工整的字体。

    咦,这字写的好,就像是印出来的一样?

    林思成怔了一下,顺手捡了起来。

    自乐……这是沈度的印?

    哈哈……台阁体?

    但怎么看着,有点像是沈度真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