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 第181章 想想后果

第181章 想想后果(2/5)

之一。

    前后五六回,口径一米的大缸满了大半。

    然后,林思成把案上的半桶陈茶水也倒了进去。

    看着咕嘟咕嘟冒泡的釉浆,一群人哑口无言:这他妈又该怎么记?

    茶是多少,水是多少?

    冒一个水泡就一炸,然后就是一股烟,这肯定是起了化学反应。但具体是什么反应,反应公式和产生的化合物是什么,又各有多少?

    天知道……

    正不知该说点什么,林思成一指:“匀速搅拌!”

    说完,他又拿起桶,开始重新配料。

    众人后知后觉:这是要配两种釉?

    诧异间,林思成或铲半铲,或抓一把,转眼又是小半桶。

    球磨,混合,搅拌,然后密封陈放。

    一放就是六个小时。

    接近凌晨,但谁都没走,包括商妍。

    看了看表,林思成起身,揭开缸盖,扯掉保鲜膜,然后搅拌。

    众人齐齐的围了上来。

    釉浆极稠,给人一种蜂蜜的质感,目测波美度(溶液浓度)至少在百分之五十。

    关键的是颜色很杂:红的蓝的灰的绿的,就像七八种颜色的雪糕堆一块,化了后混合在一起的视觉感。

    按照经验:这是釉料因为化学反应,产生了新的化合物,继而致使颜料分层。

    说人话,废了!

    但怪的是,随着林思成不停搅拌,釉料……好像在慢慢融合?

    先是有点灰,然后有点泛蓝,再然后变成墨绿,再变青绿,以至深绿……

    到最后,颜色不再变化,而是趋于稳定的青绿色。

    配方早失传了,没人见过蟹甲青原始釉浆的呈色。他们惊奇的也不是这个,而是这种随着搅拌,颜色逐渐变化的过程……

    商妍怔愣无言,其余人更是目瞪口呆:研究了半辈子瓷器,第一次见临时反应,临时融合的釉浆?

    林思成又搅另一缸,一如即往:像打翻了颜料罐子,颜色不但变化。

    当林思成停止搅动时,所有人的表情一模一样:瞪着眼睛张着嘴,瞳光中映着金光。

    这一缸釉料,竟然变成了淡金色?

    不是……全是配青釉的配料,包括所谓的茶叶末釉同样是青釉。林思成一顿胡配,为什么能配出一缸其它颜色釉浆?

    关键是这浓度,关键是这呈色,这分明就是配制成功了?

    再想想之前他那一顿胡寄吧操作,就觉荒谬无比:研究了半辈子的瓷器,全学到狗身上去了?

    正愕然间,林思成摘下手套:“半个小时!”

    刘东莫明其妙:“什么?”

    “半个小时后,釉料会再次反应,化合物陆续沉淀,颜色会越来越淡,越来越淡,直到变成釉、浆分离的清水……”

    林思成仔细的擦手,“所以,只有半个小时,能浸就尽快浸,能多浸一点是一点。放心,肯定能卖的出去……”

    刘东彻底怔住,脸黑成了锅底:意思就是,我想拿釉浆分析成分,都没办法分析?

    他忍着怒火:“这呈色不对,这绝不是文献中记载的茶叶末釉……”

    “所以我才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林思成笑了笑:“康熙时督陶官唐英所著《陶成纪事》载:厂官釉(专指清代御窑仿烧的茶叶末釉)黄者,偏腻,有茶(大斑块)而无末(更细小的釉点),为鳝鱼皮……绿多而无碎点者,厥为蟹甲青……”

    林思成一指绿的那一缸:“绿多有茶无无碎点,蟹甲青!”

    再指黄的那一缸:“黄者有班而无末,鳝鱼黄!”

    “不可能?”

    盯着两口釉缸,刘东的眼皮的止不住的跳,“早失传了?”

    “没有什么不可能,耀州瓷不也失传了?但最后,仍旧被国瓷所和李国祯先生复原了出来?”

    你放屁……那是我老师复原出来的……

    骂娘的话涌到了嘴边,又被刘东硬生生的咽了回去。

    “刘部长,别耽搁了:还有二十五分钟,釉浆就废了,浪费了岂不可惜?”

    林思成又看看表,“我说了你可能不信,具体是什么原理,如何才能更长时间的保存,我也不知道……但有一点我很肯定:你推导不出来……”

    刘东脸色乌青:他连原理都不知道,别说半个小时后釉浆就会暴废,就算不废,他能不能推出来?

    他咬住牙:“配方呢……配方是什么?”

    林思成猛的愣住,满脸的不敢置信:他想不通,刘东是哪来的脸皮,什么样的心态,才会问出这一句?

    “刘部长,你记不记得三天前,你感觉我已经认出王老师(王虹)刻胎时用的并非耀州的双刀法,而是定州工时,你站在我身边说的那一句:法不轻传,道不贱授!”

    “真的,如果是第一天和苏院长见面时,你直接这样说,我都不会太在意:毕竟是核心技术,是孟所长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