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 第174章 连泡热的都赶不上

第174章 连泡热的都赶不上(2/2)

了。

    不可谓不重视:校长带队,校院两级的主要领导全来了。

    王齐志和林思成又介绍赵修能父子,只说是省内极有名气的老手艺人。而林思成所谓的“非遗传承人”的身份,就来自赵修能的母亲赵老太太。

    领导们一听,都挺奇怪,上上下下的打量了好几遍。

    这位赵总岁数挺大啊,六十过了吧,也挺气派?

    既然只是为了证明传承谱系,第三代传承人和第四代传承并没有本质的区别。那为什么林思成不拜这位赵总,而是专程要拜已经八十余岁的赵老太太?

    虽然没人问出口,但赵修能能感觉得出来,只是讪讪一笑。

    只配提鞋可能有些夸张,但他的那点手艺,在林思成面前真不够看。林思成给他传承还差不多……

    寒喧了一阵,评审组到了学校。

    带队的是区宣传部的一位副部长,之下文化局、旅游局、文物局、广电……等等等等,来了个全。

    专家团规模也不小,相关行业,林林总总来了二十多人。

    一一介绍,当看到单望舒和叶安宁时,林思成不由怔住。

    这俩是怎么混进去的?

    王齐志就在一边:“这俩闲的……昨天本来要请假,说是今天要过来帮忙。其实就是想瞎凑热闹,说不定还会添乱,我就没答应!”

    结果,就进了评审组?

    不过确实沾点边:单望舒在市旅游局,叶安宁在保力,既有专业能力,也属于相关行业……

    暗暗转念,林思成远远的笑了笑。

    两人点头回应,嘀嘀咕咕:“安宁你看,林思成穿西装,还挺上相?”

    叶安宁点点头:“确实挺耐看!”

    “呀,领带歪了?待会他还要上台讲话吧?”

    单望舒在叶安宁的背上拍了一把,“你去提醒一声。”

    “这么多人,不用了吧!”叶安宁犹豫了一下,“我给小舅发短信……”

    将拿出手机,一道身影从林思成的侧面走了出来,帮他正了正领带。

    动作如行云流水,自然而然。

    和林思成一样,穿着西装,戴着铭牌,就挺正式。

    仔细一看,李贞?

    单望舒怔了一下,瞪着叶安宁:“李贞怎么不嫌人多?”

    叶安宁抿着嘴笑:“她是助理!”

    “助你个头!”单望舒又拍了她一把:“你还笑?”

    随即,学校领导带专家组参观,一群人进了工作室。

    程序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参观,介绍,看历史文献,看申报计划,看影音资料。

    然后询问了解:项目的历史渊源,传承现状,文化价值、濒危状况,以及详细的保护方案,传承计划。

    包括对传承谱系,也就是赵修能的询问了解,同样没少一点儿。

    乍一看,详之又详,细之又细,严之又严。

    其实,只有少数的几位知道:申请团队准备的文件、资料,比这全的全。

    既然不会出意外,那自然就要严格按照流程来。其它不论,到时做为宣传资料,以及再往上一级单位申报的辅助资料,也能多一点说服力。

    如此这般,足足一天。

    过程很慢,但结果并没有出意外:专家组全票通过,“西京市碑林区西北大学瓷器修复申遗项目”,正式启动。

    林思成波澜不惊,王齐志却暗暗松了一口气:万事开头难,算是迈出去了第一步。

    之后是招待会,校领导主持,师生俩坐陪。

    林思成一如即往,滴酒未沾,王齐志却喝的红光满面。

    抽了个空,他把林思成拉一角落里,拿出手机:“来,汇报一声!”

    林思成一头雾水:“给谁汇报?”

    “我老丈人,你单师公……”

    “哦哦……”

    林思成猛点头:跟着王教授,自己亲戚越来越多了……

    转念间,电话接通,但没说几句,一盆凉水浇到了王齐志头上。

    “王齐志,你们怎么这么慢?河博(河南)上个月就报到了省里,上博在三个月前就通过了省级审核,已正式列入上海非遗目录名单,最迟09年年底,就能向文化部和旅游总申报……”

    老丈人的声音有些严肃,还带着几丝狐疑,“王齐志,你这回去两个月了,忙什么了?”

    王齐志一脸懵逼,这也能赖我?

    随即,他心里又跳了一下:这么一算,河博至少要比他们早一年,上博更是早了三年?

    这他娘的,怕是连泡热的都赶不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