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清穿】之太子拿了黛玉剧本 > 第248章 长乐未央,永绥吉劭

第248章 长乐未央,永绥吉劭(1/2)

    乾清宫的暖阁里,地龙烧得极旺,将寒意隔绝在外。

    胤礽拥着锦被靠在床头,脸颊仍有些发白,却偏要强撑着解释:“阿玛,儿臣真不是故意吹风的,就是去毓庆宫的路上……”

    康熙坐在床沿,手里捧着青瓷碗,闻言挑了挑眉:“嗯,不是故意,只是‘恰好’在风口站了半个时辰,还‘恰好’把大氅给了那个没带厚衣裳的哈哈珠子?”

    说着舀起一勺姜汤递过去,“趁热喝。”

    胤礽被戳穿,耳尖微红,乖乖低头啜饮。

    “你倒是心善。”康熙轻哼,手上动作却更轻柔了些,又拿帕子替他拭了拭唇角,“可若冻出病来,心疼的还不是朕?”

    胤礽自知理亏,抿了抿唇,乖乖闭了嘴。

    可那副委屈的模样却怎么也藏不住。

    康熙见状,眼底浮起一丝笑意,又舀了一勺姜汤递到他唇边:“趁热喝了。”

    胤礽皱了皱鼻子,姜汤的辛辣味冲得他眼眶微热,但还是老老实实地张口,一勺一勺地咽下去。

    待最后一滴喝完,康熙顺手从案上取了一颗蜜饯塞进他嘴里,甜丝丝的滋味顿时冲淡了舌尖的辣意。

    “还冷吗?”康熙摸了摸他的手,触到指尖仍有些凉意,便从锦被下取出早已备好的汤婆子,塞进他怀里,“抱着暖一暖。”

    胤礽乖乖抱住汤婆子,暖意从掌心蔓延至全身。

    可没过一会儿,他又忍不住动了动身子,眼神飘向窗外——远处隐隐传来爆竹声,想必宫外此刻正热闹非凡。

    康熙瞧出他的心思,故意板起脸:“怎么,还想着溜出去?”

    胤礽连忙摇头:“儿臣没有……”

    可眼底的失落却藏不住。

    康熙见他这副模样,终究是心软了,沉吟片刻,忽然笑道:“既然无聊,朕给你讲个故事可好?”

    胤礽原本低垂的羽睫倏然抬起,眸中黯淡的雾霭如被春风拂散,瞬间漾开一泓清亮的光彩:“什么故事?”

    康熙伸手揉了揉他的发顶,嗓音低沉而温和:“你可知道,为何每逢新年,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放爆竹?”

    胤礽眨了眨眼:“不是驱邪避灾吗?”

    康熙点头,却又摇头:“是,但不全是。”

    他微微眯起眼,似在回忆,“朕幼时曾听皇玛嬷讲过,这习俗背后,还有个有趣的传说。”

    胤礽顿时来了精神,往康熙身边靠了靠,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

    康熙笑了笑,缓缓道:“相传上古之时,人间并无年节之分,百姓终日劳作,却仍饱受饥寒之苦。有一年,天降大雪,冻死了无数牲畜,庄稼也颗粒无收。人们绝望之际,忽有一位白发仙人踏雪而来……”

    胤礽听得入神,忍不住问:“仙人做了什么?”

    康熙故作神秘地压低声音:“仙人取出一支朱笔,在每户人家的门楣上写下吉祥之言。说也奇怪,凡是被朱笔点过的人家,翌年竟真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后来呢?”胤礽追问。

    “后来啊,”康熙笑道,“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仙人,便用红纸代替朱笔,将吉祥话写在纸上,贴在门前,这便是最早的春联。”

    胤礽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那爆竹呢?”

    康熙眼中闪过一丝笑意:“仙人离去时,曾留下一句话——‘邪祟畏声光’。百姓们便燃竹为爆,以响声驱赶晦气。再后来,火药问世,爆竹便愈发响亮,成了辞旧迎新的象征。”

    “所以啊,过年守岁,不仅仅是热闹,更是一份祈愿。阿玛愿你——”

    康熙顿了顿,嗓音愈发温和,“长乐未央,永绥吉劭。”

    胤礽心头一暖,低声道:“儿臣也愿皇阿玛福寿绵长,江山永固。”

    *

    窗外,雪落无声。

    远处隐隐传来更鼓声,康熙看了眼时辰,轻轻拍了拍胤礽的肩:“睡吧,明日还要祭祖。”

    胤礽点点头,却仍攥着康熙的袖角不肯松手。

    康熙失笑,索性在床边坐下:“朕在这儿陪你一会儿。”

    烛影摇红,将父子二人的身影投映在绣金帐上,与宫外的万家灯火,一同融进了这岁末的寒夜。

    *

    胤礽的眼皮渐渐发沉,整个人不自觉地往康熙那边靠了靠,呼吸也变得绵长。

    康熙见状,轻轻放下手中的书卷,小心翼翼地将他的身子放平。

    “阿玛……”胤礽迷迷糊糊地呢喃了一声,手指无意识地攥紧了被角。

    康熙俯身,替他掖紧被角,又将他额前几缕散乱的发丝拨到耳后,温声道:“睡吧,阿玛在这儿陪你。”

    胤礽似乎听见了,眉头微微舒展,可没过一会儿,又不安地翻了个身,喉咙里溢出一声低低的咳嗽。

    康熙眉头一皱,伸手探了探他的额头,确认没有发热,这才稍稍放心。

    *

    窗外,霜雪覆盖了宫墙殿瓦,也覆盖了尘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