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明末: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 > 第208章 舆论先行

第208章 舆论先行(1/2)

    新年仅过三天,还没均田的登封村民便按捺不住,徒步至杨家庄。

    “周会长!别家年前都分到田,这年也过了,啥时候继续给我们分?”

    村民根本不知道谁是周会长,拉住总务院院长黄必昌哀求。

    “俺是少林寺的庙奴,现在入了咱们农会,注册了户籍,为啥不给俺分地?”

    少林寺自古以来都是很有势力,在当地是超越官府的存在。

    从南北朝开始,它就拥有大量的田产和庙奴,几乎登封一半的土地都是历代皇帝赐给少林寺的资产。

    而所谓庙奴,说白了就是给少林寺种地、供养僧人的佃户,这些佃户相对于其他佃农更加不自由,祖祖辈辈被绑在土地上,不能随意脱离户籍。

    不仅是少林寺,所有上规模的寺庙道观都这样。

    周怀民来到杨家庄农会大院,刚落座就笑道:“诸位,俺家婶嫂们定好了,正月初八成亲,到时大家都来。”

    在场各人齐贺,会长杨君岳也被拉来旁听,他拱手贺道:“这是大喜事,有啥需要的尽管吩咐。”

    “付会长说说,少林寺是个什么情况?”

    “流贼肆虐,一些流民和逃犯也都躲进少林寺寻求庇护,这些人中不少是作奸犯科之徒,他们白天是僧兵,夜晚偷鸡摸狗,还打着少林寺的名号在外招摇撞骗。”登封县农会会长付惟贤,详细简介一番他了解的情况。“据附近村民说,少林寺有一万多亩良田,都是附近佃农在种。”

    “哼,这少林寺,就是附近大地主!偃师、汝州等地良田占了不少,只养的僧兵,就有三千!”杨君岳了解的更多一些。

    周怀民拍了桌子,他对少林寺的事,懂得更多,怒道:“土地是用来养活万民,不是一人私产。农会治下人格平等,每户必须有二十亩家田,才能养五口之家苟活。凡是没有农会发放的度牒,都是假和尚、假道士,调集各营弓箭、火炮,攻打少室山。”

    正月初五,工厂上工,陆续恢复生产。

    河南府知府张论,手里捏着一沓急报。他急道:“看看,偃师、登封、宜阳、嵩县各县来报,都有周贼活动,特别是登封,据夏士誉禀告,县里民壮溃散,不听号令,都投了农会!”

    推官汤开远质疑:“这周贼使了什么手段,只是过了一个年,这一县之民都能归心?你说!”

    来告信的登封县衙役被带来问话,他战战兢兢:“各位大人,周贼只说四个字,就让俺县百姓都投农会去了!”

    众人震惊,一起站立:“什么!哪四个字?”

    “均田免役!”

    四人仿佛被雷击,身子不由得一晃,缓缓坐下。朝廷的顽疾众人又如何不知?

    “府尊!周贼是生员,通文笔又知工巧民生,比闯贼凶恶百倍!”通判喊道。

    张论忽然想起什么,负手质问:“那你为什么不投周贼?”

    衙役被吓的一哆嗦,娘的,俺大老远赶来,不能先让喝口水吗?

    “禀告府尊,那周贼杀了我叔父严自用,我幸免于难,正躲着还来不及。”

    府堂官已知晓,登封缙绅,原刑部侍郎严午知之子严自用,已然全家被害,妇孺被改嫁给娶不起媳妇儿的贫苦贼兵。

    洛阳东关大石桥,瀍河岸边和城墙脚下偏僻处,到处都是难民搭的窝棚,来这里讨口饭吃。

    聚在河边柳树下,每日等城里家仆来这里挑选牛马。

    一个肤色稍黑,脚步稳健的男人,走来这里喝道:“来四五个小孩。”

    这人正是陈世俊,说完便往西跑。

    没办法,牛马太多,只能放风筝挑选好的。

    一大群又黑又饿,蓬发烂衣的孩童,发疯似的去追。

    有的刚跑几步就倒下。

    孩童实在追不上,陆续放弃。

    最终有四五个腿脚好的,勉强跟着,一边喘气一边无力说道:“老爷,给口饭吃吧。”

    “就你们五个了,带你们干活吃饭!”

    建春门守卫喊道:“站住!乞丐不能进!”

    丢给守卫几块碎银,带着孩童进城来到一处食店。

    “六碗牛肉汤,八个汤饼。”

    正午时分,南市街有一孩童,穿着粗布短袄,挎着布包,晃着手里报纸,吆喝着:“民报!民报!巩县反贼的报纸!两文钱瞧个稀罕!”

    临街的正羊客店,一读书人丢出去两文钱:“小孩,给我看看。”

    “嘶……这雕版的工艺竟如此高明。”

    “啪!”这读书人怒道:“放屁!乐妓奴仆怎能和士子平等?一派胡言!”

    所有街道都有孩童卖报,洛阳城民闻听,多有买看。

    前兵部尚书吕维褀,崇祯八年中,在洛阳成立伊洛会,府学及城中士子入会两百余人,以钻研学问、孝经章义、交流科考为主。

    “巩县周贼所贩‘民报’之人格平等的言论,吕老如何看?”有士子请教。

    吕维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