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明末: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 > 第185章 新式车床

第185章 新式车床(1/2)

    保民报社知事陈应魁,在报社的大黑板上写下几个大字。

    《民报》第四十二期。

    他敲着黑板:“大家说说,本期头条应如何写?”

    “自然是平安院民主大会,就以【平安院民主大会】为头条。”记实姜兰清道。

    苏文佩到煤炉那提壶倒杯热水,边喝边道:“还是要让百姓们能听懂,我提议【农会章程让百姓当家做主】为头条。”

    她回头问:“贞姐,你也提议一个。”

    比她大八个月的保安堂知事禹允贞道:“你说的这个就很好。这一期民报的招工,我们保安堂招工二十人,男女不限。”

    “啊?二十人!”

    堂内众人震惊,这一下子怎么会多这么多。

    “是的,周会长和我商议过的。”

    杂货堂一干事人员从杨家庄农会大院匆匆来到报社,拿出一信札:“陈知事,这是俺杂货堂这期要发的,商务堂我也捎过来。”

    印刷厂厂长汪余庆也进门:“诸位姑娘,这是咱印刷厂的字框和字模,都看一下。”

    众姑娘们围上前去。

    两个泛着金属光泽的方块,还没小拇指指甲盖大,一个是民字,一个是报字。

    “哇~这也太精致了,比那木刻、石刻的印章又小又清楚。”总务堂书办高文珍夸赞。

    “汪厂长你的手真巧!这么小的字你是怎么刻的!”禹允贞惊奇道。

    “这就是咱印刷报纸的字模吧?以后咱们再也不用手抄,你就是我们的大恩人啊。”苏文佩连连拜谢。

    “请受小女子一拜,哈哈~”姜兰清做了一福礼。

    汪余庆在众姑娘的赞美声中失去了自我。

    “嘿嘿,这也不全是我的功劳,没有铁炉堡玻璃厂打磨的放大镜,工具厂锻打磨制的刻刀,冶铁厂做的铅锡合金,还有商队找的亚麻籽油,苏记实家的制墨厂供应的油墨,只靠我自己也搞不出来。”

    苏文佩听了颇为自豪,笑道:“看吧,这就是周会长说的产业规模效应。”

    禹允贞心道,这苏文佩家境殷实,自己也很上进,记忆力好,民哥说了啥,立刻就能听懂和运用,笔杆子和口皮子都很厉害。

    门外跑来一亲卫,正是周昌宽:“汪厂长,周会长找你,在格物堂那里。”

    汪余庆赶忙过去,周昌宽见禹大夫也在里面,赶忙打招呼:“禹大夫!你好些了吧?”

    “好多了,毛孩还咳不咳?”

    毛孩就是周昌宽的儿子周业雨,出生时难产,被禹允贞救下。

    这几日受了伤寒,一周了还不见好。

    “还咳,晚上还要请禹大夫过去看看。”

    苏文佩见两人打招呼,心道这禹允贞和气又热心,很会教识字和绘本,又在周家沟住,跟着年叔学医,和周会长众亲族的关系非同一般,男女老少都待她很热情。

    汪余庆来到村东。

    远处农事堂的一排玻璃大棚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那边围了许多人,不知道在搞什么。

    格物堂就在大棚南边,说是格物堂,就是一个大工厂。

    周会长和参议张国栋都在,身边围了十几人,这里面有认识的,有不认识的,全是各厂的镇厂之宝。

    这些人手艺好,头脑灵活,善于钻研,在厂里很快就显露出能力,成为各厂的大匠。

    格物堂的成员,和别的堂不同,类似工会,都是由各厂大匠组成。

    大匠的户籍也会被格物堂严格审查。

    格物堂知事苏绍喜在一个铸铁台面前,和周会长介绍道:“之前是三角铁架,但操作时容易不稳,于是全部换成铸铁立面。”

    周怀民点头认可:“就是这样,你们格物堂和厂里不同,各厂是为了利润,考虑成本,但你们不要考虑成本,成本不设上限,先做出来再说。”

    他介绍道:“这个刀具已是我们格物堂的最高工艺,是大匠们选了咱冶铁厂最好的精钢,淬火锻造。”

    车床自古就有。

    原始的车床是靠手拉或脚踏,通过绳索使工件旋转,并手持刀具而进行切削。

    但切削对象大多以木为主。

    在场的有北林板车厂、白窑工具厂、任庄家具厂的技术精英,他们都经常使用。

    但切割加工金属,就需要在这些原始工艺上进一步升级。

    升级更稳定的工作台,升级更稳定和强劲的动力,升级能切割金属的刀具。

    新式车床的动力,由二代蒸汽机提供动力。

    周怀民正月里在工具坊制造的初代蒸汽机,由于功率太低,磨损率高,让负责维修的白窑工具厂技工每日要跑到地头,听各村长吐槽,又要拆卸更换,回来重新熔炼。

    但蒸汽机的改良,谁也没有想到,竟然发生在北林板材厂。

    北林板材厂一大匠在格物堂组织的攻克改良和交流会上,听到了往复运动和旋转运动这些理念。

    他才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