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重生年代:我退婚村花捶爆丈母娘 > 第212章 好日子…真的来了!

第212章 好日子…真的来了!(1/2)

    弯河大队的麦收已近尾声,

    金黄的麦浪化作了场院里一座座小山般的麦垛。空气中飘荡着新麦的清香,混合着泥土的气息,让人闻着就踏实。

    这天一大早,村口就响起了吉普车的轰鸣声。

    “杨主任来了!”

    不知谁喊了一嗓子,晒谷场上顿时热闹起来。

    乡亲们纷纷放下手里的活计,往村口跑去。

    王有福正往麻袋里装麦子,听见喊声,连秤杆都来不及放下,就急匆匆往外跑。

    杨天兴从吉普车上下来时,裤腿上还沾着路上的尘土。

    这位县革委会主任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褂子,脚上是双半旧的解放鞋,看着跟普通干部没什么两样。

    可他一开口,那洪亮的声音就让在场所有人都静了下来:

    “乡亲们,我是来沾沾喜气的!”

    杨天兴大步走向晒谷场,脚步稳健有力。

    晒谷场东头,张家媳妇正带着几个妇女扬场。

    金灿灿的麦粒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秕谷被风吹到一旁,饱满的麦粒则簌簌落下,堆成一座小金山。

    杨天兴弯腰抓起一把,麦粒从指缝间漏下,发出悦耳的沙沙声。

    “好麦子!”

    他由衷地赞叹,“比去年增产多少?都统计出来了吗?”

    这已经是他第四次来弯河了,半个月内来了四次。

    弯河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他的大力支持之下才得以顺利进行的,好不容易等到今天,终于等来了验证成果的时刻……

    这几天,杨天兴觉都没有睡好!

    虽然他前几天来过了,也实地看过了,那一块块田地的麦子,一看就比往年好,绝对能多打不少粮食。

    可到底能多打多少粮食?

    这个是很重要的问题!

    不单单是他在等结果,整个华阳的领导班子,以及地区,甚至省里,可能还有中央,全都在等这个结果……

    这让杨天兴哪能不慎重?

    杨天兴一脸期待的看着刘福来等人。

    赵兴邦赶忙递上账本:“统计出来了,平均亩产455斤!”

    杨天兴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他转身对随行的干部们说:“听见没有?都听见没有?这就是家庭联产承包的威力!哈哈哈哈……”

    华阳县委的其他干部也跟着笑了起来,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兴奋之色。

    平均亩产455斤啊,这是什么概念?

    杨天兴的笑声还在麦场上回荡,周围的干部们却已经飞快地在心里算起了账。

    崔阳掰着手指头,嘴唇无声地翕动:“去年全公社平均亩产才210斤,这一下子就......”

    “翻了一番还不止!”

    农业局的程局长脱口而出,声音都变了调。

    他三步并作两步冲到麦堆前,抓起一把麦粒就往嘴里塞,嚼得咯吱作响,“实打实的饱满!一颗秕子都没有!好!实在是太好了!!”

    晒谷场上一片寂静,只有麦粒从指缝间滑落的沙沙声。

    赵兴邦捧着账本的手微微发抖。

    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他这个会计最清楚——往年这时候,社员们还在为交完公粮后能不能吃饱发愁。

    而现在,

    交完公粮后,家家户户的粮囤都能堆得冒尖!

    “杨、杨主任……”

    老孙头突然扑通一声跪在了麦堆旁,粗糙的手掌深深插进麦粒里,“五八年那会儿,公社报过亩产万斤......可那都是骗人的啊!”

    他的眼泪砸在麦堆上,溅起细小的尘埃,“这才是真真正正的丰收,实打实的455斤!”

    “455斤啊!!”

    杨天兴的眼眶也红了。

    他弯腰扶起老孙头,顺手抓起一把麦子。

    金黄的麦粒在阳光下泛着油光,沉甸甸地压在手心。

    这分量,这质感,做不了假。

    王有福挤到前面,嘴唇哆嗦着也想说些什么。

    这个老庄稼把式,去年还在为填饱肚子发愁,如今望着满场院的粮食,竟有些语无伦次:“杨、杨主任,这麦子...这麦子...”

    杨天兴拍拍他的肩膀:“老王啊,你家的地打了多少?”

    “五、五百斤!”

    王老汉终于喊了出来,声音里带着哭腔,“我家那十亩地,打了将近五千斤麦子啊!”

    周围响起一片惊叹声!

    杨天兴环视四周,看着社员们黝黑的脸庞上洋溢的笑容,看着孩子们在麦堆旁嬉戏打闹,看着妇女们围着粮囤量米时眼里的光彩,不由得深吸一口气。

    成了!

    成了!!

    改变农村,改变农业的道路,被他找到了!!!

    农村的未来,就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随行的还有《西北日报》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